第39部分(第1/4 頁)
不同,敲擊發出的聲音也不盡相同。
要注意的是,有時候造假者為了做到以假亂真的效果,會採取“拼接”的手法,就是一件瓷器由真假兩部分拼接而成,通常這發生在一些殘缺的真品上。
瓷器中,元青花、琺琅彩瓷尤為珍貴,然存世的真品鳳毛麟角,可以說,現在市面上流傳的十件中有九件是贗品或殘缺品。”
聽到老者竟然在講解鑑定陶瓷藏品的方法,林凡三人也在旁邊認真地聽著,而王彪則聽得連連點頭:“這個前輩應該是某個學校的教授,他講得非常中肯。”
“美女,你們是哪個學校的?”這時,周小林竟然開始勾搭站在他旁邊的一位女孩。
那個女孩側過頭來看了看三人,目光在林凡的身上停留得最多,然後臉上露出了笑容說:“我們是華東大學考古系的研究生,今天跟陶教授過來了解一些鑑定古玩的知識。怎麼,你們也是學生嗎?哪所學校的?”
“我們是東州大學的,不過才大三。還是師姐你們厲害,學考古要跟古墓打交道,難道不害怕嗎?”見到女孩的目光一直望著自己,林凡只得硬著頭皮回答她,讓周小林在旁邊暗暗鬱悶,而王彪則掩口偷笑。
“我對陶瓷的瞭解是最深的,但是對其他古董藏品也多少知道一些,今天就跟你們普及一下最基本的知識。如果你們以後也想成為收藏家,那還是下去努力鑽研才行。
古玉有傳世玉和出土玉,傳世玉即此玉經幾代人的收藏、把玩,一般都保持了原色,這些玉都有一定的歷史可循,我們可以以此根據從玉的種類、包漿、出處、工藝等方面一一印證。
另一種是出土玉,這些玉因為某些原因在近年出土並流入市場,因為它們長期埋於地下,通常會因為地下水、土質環境等影響而產生沁色,沁色分血沁、銅沁、土沁、水銀沁等。
如果真是多年埋藏後出土的古玉,仔細聞,多少會有一些土腥味,而經化學藥水浸泡過的則有一股刺鼻味。
也有特別殘忍的造假者會把玉燒熱,直接戳進牲口體內,形成血沁,這種情況下就要從玉的表面火燒裂紋、紅絲紋理等方面去辨別。
另外,玉的包漿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鑑別要點。古玉在漫長的歷史程序中形成的包漿非常自然漂亮,而人工作出來的包漿難免會有些鬆散,很難做到完全天然渾成,仔細看,總會有種違和的感覺。”
這時,陶教授帶著學生轉到了另一邊的玉器藏品區,指著裡面的一些玉器給他們介紹了起來。而林凡三人本來就沒事,也就跟在後面聽著陶教授講課。
陶教授雖然也看到了他們三個,不過並沒有說什麼,還是繼續講解著相關的古董鑑定知識,因為這些都是最基本的,可能隨便在書店買本書上面就有的。
“鑑定書畫類藏品,要從紙、墨/色彩、畫風、筆觸的流暢性等方面去觀察識別。
首先,你要對作者的各個時期的風格、功力有相當的瞭解,最好多看看一些他收藏在博物館等地被確認為真品的作品,瞭解他的習慣,甚至是他所用的印鑑也要仔細觀察。
有時候,模仿者可能對作者的書畫風格臨摹的相當到位,但是在用章時,因為印泥的緣故而留下破綻。
紙是很容易被造假的一個環節,例如泛黃、破損、折皺等歷史痕跡是常見的作舊手法。
一般來說,古人用墨講究,尤其是大師,都收藏有上等好墨,即使經歷了歷史滄桑,仔細聞一聞,還是會分辨出沉年好墨的令人舒適的清香與現代仿墨的略微刺鼻的氣味。
另外,大家還需要了解書畫用到的一些材料的歷史程序。例如:唐以前只有卷軸、壁畫,唐以後才有立軸;到了後唐五代時期,有了布壁畫(絹面木框)。
而鏡框則是民國以後才傳入中國的。瞭解這些歷史知識可以幫助你在被賣家忽悠時輕易識破。
還有一種情況是需要注意的,就是“舊紙舊墨作新畫”,這種時候就完全要看你對作家的瞭解有多少了。”雖然陶教授只是普及了一些古董鑑定知識,但是聽得三人收穫不小,包括王彪在內,同樣感到獲益匪淺。
“今天,我帶你們去二樓看看,這裡可是有個砸寶場的,聽說今天恰好有個藏友要在這裡砸寶呢,我得到他們邀請,便趁機帶你們過來見識見識。”這時,陶教授才突然說出了自己今天帶學生過來的目的,令林凡三人對望一眼,然後目光一亮。
之前王彪才說了,這裡有砸寶場,林凡與周小林就感覺有趣,沒想到偶爾才會發生的事情,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