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部分(第2/4 頁)
放下了心中的魔魘,全身心地投入到和自己的*之中,他便毫不猶豫的低彎熊腰,探出雙臂,將柳大美女抱了起來。
柳巖順勢摟住張錚的肩部,張開那張誘人的小嘴,在張大官人的脖子上瘋狂親了起來。
張大官人懷抱著極品大美女柳巖,疾步走到床邊,熊腰微躬,雙臂前送,將她輕輕地放在了那張寬大柔軟的紅木床上。
柳巖靜靜地躺在床上,一襲潔白的睡衣半遮半掩,美麗的**時隱時現;兩截裸露在外的修長小腿微微張開,讓人充滿了遐想;纖細的雙臂,肌膚如雪,在燈光下閃著釉色的亮光;經過剛才激烈的舌戰,那張秀美絕倫的小臉,粉白相間,紅暈盡染,煞是好看。
張錚站在床前,呆呆的欣賞著床上的美人,越看越愛看,越看越想看,看著看著,口水竟然稀里嘩啦的流了下來。
柳巖回眸向張錚嫣然一笑道:“嗨!張兄弟,幹嘛呢?咱這哈喇子已經快要飛流直下三千尺了。”
“柳姐太美了。”
“去你的,你的女人個個美若天仙,隨便拉出一個,都比姐姐漂亮千倍。”
“姐,我說的是真的。尤其是,你剛才的回眸一笑,實在是太迷人了。”
第一千二百二十八章 古詩新解
張錚說道:“古人詩云:柳影重疊香風細,明月高掛庭院深;秋霄已到需珍惜,不得柳女誓不歸。姐,你看到了嗎?古人已經預見到咱倆今晚相會,精心為咱們作了這樣一首七言絕句,並流傳至今,你說,咱們能辜負老祖宗的的期望嗎?不能夠嗎!再說了,空手而歸,也不是兄弟的風格呀?”
“哦,我怎麼看不出這是古人專為我們做的呢?”
“牆高楊半遮,窗掩清秋夜;我為門中柳,君為穿窗月。柳姐姐,這首詩是你剛才作的吧?”張錚問道。
“是呀,沒錯,是我剛才隨便作的。”
“你在詩裡,將自己比作楊柳,將兄弟我比作明月,對嗎?”
“沒錯,我為門中柳,君為穿窗月,這和古人的詩有關係嗎?”
“古人的詩中,有‘柳影重疊香風細,明月高掛庭院深’兩句,其中的柳,雖然從字面上看,指的是柳樹,其實不然,應該指的是柳姐你……”
“哦,何以見得?”
“下面咱們來分析一下第一句詩吧。柳影,象徵女性。微風輕輕拂過,女性身上那種獨有的似馨如蘭的體香,便隨風而來,飄然而去,細細的香風將一縷縷馨香撒向高山、湖海、草原、大地。柳影,柳巖,裡面都有一個柳字,又都是女性,詩裡說的當然就是柳姐你了。”
“你分析的雖然有些道理,但總的說來,還是有些牽強附會的。就算這一句與我有關的話,那第二句好像與你沒有關係吧?”
“柳姐,為什麼這麼說?”
“原因很簡單,第二句里根本沒有‘張’字嗎。”
“第二句詩裡雖然沒有‘張’這個字,但有‘月’這個字吧?”
“沒錯,的確有這個字,這個字好像和‘張’沒有關係吧?”
“‘月’字和‘張’字之間,雖然沒有直接關係,但它們之間還是存在著間接關係的。”
“哦,姐姐真是孤陋寡聞了,我怎麼就沒有看出它們之間有任何關係呢?”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姐姐知道這兩句詩嗎?”
“當然知道了。‘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這是唐代大詩人王昌齡作得一首七言絕句,名叫《出塞》。這是一首著名的邊塞詩,詩人表達的是,希望朝廷起任良將,早日平息邊塞戰事,使人民過上安定生活的美好願望。”
“好厲害,怪不得柳姐作詩就像喝水一樣,隨手拈來,毫不費力,看來你懂得的詩詞歌賦一定很多了。”
“一般般了,算不得太多,也就幾千首吧。”
“哇!幾千首?這也太驚人了。在兄弟眼裡,你簡直就是詩海嗎。”
“恕姐姐我孤陋寡聞,俺只聽說過辭海,還沒有聽說過詩海一說。臭小子,你就別忽悠我了,你還是講講這兩句詩和你有什麼關係吧。”
“柳姐,你知道這首詩寫的是誰嗎?”
“當然知道了,這首詩寫的是漢代著名軍事將領飛將軍李廣。”
“李廣這個人怎樣?”張錚問道。
“飛將軍李廣,歷經漢景帝、漢武帝兩朝,對匈奴作戰七十餘場,並多次參與國內平叛,英勇善戰,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