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部分(第3/4 頁)
六月,嶽樂率領清軍與李定國大戰,使之被迫撤回廣西,所復州縣重新淪陷。
八月,李定國與鄭成功聯絡,相約會師廣東新會,東、西合力進攻廣東圖取廣州,則明朝勢力得以合流;不過嶽樂卻派鰲拜阻礙鄭成功的大軍,致使李定國孤軍奮戰,加之瘟疫流行,最終於廣州城外大敗而回。
李定國本來對與鄭成功會師北伐,抱有很大期待,但卻因鄭成功愆慢軍期而誤了大事,思及清軍之前的議和,不由讓南明朝廷對鄭成功產生了些許猜測。
十月,鄭軍分兵進擊,拿下同安、南安、惠安、安溪、永春、德化諸縣,軍隊進入興化地方,自此,永曆帝和鄭成功勢力相隔遙遠。
順治十二年(1655 ;年)二月,趁李定國西返雲南之際,嶽樂率領清軍迅速向廣西推進,廣西大部州縣再次淪陷。
三月,清軍再攻舟山,於五月重佔該島。
嶽樂利用細作挑起明軍內戰,使孫可望走投無路,深恨李定國的孫可望一怒之下投奔寶慶,剃髮降清。'65'
清廷得孫可望之助,盡悉雲貴虛實守備,於六月起兵三路,進軍西南。
七月,清朝三路入黔:擊敗湘西明軍,攻克沅州﹑靖州,一路西進,佔領貴州鎮遠,四月入省會貴陽;
至八月佔領重慶,遵義,嶽樂於九月與鰲拜會師於貴陽;濟度軍十月由湖南赴廣西,直搗桂林﹑南丹,與十一月攻佔都勻。
至此,三路清軍已在貴陽會師。
在明軍節節敗退之際,李定國奏請永曆帝遣使前往川東,聯絡夔東十三家,令其西下攻重慶,以牽制清軍。
順治十三年(1656年)一月,夔東劉體仁等部攻重慶,嶽樂率主力回防,將明軍擊敗。
三月,夔東十三家水陸並進,再攻重慶,雙方激戰十餘日,由於內變,明軍水師大敗,陸軍也被迫回師東撤,忠州﹑萬縣也落入清軍手中。
五月,李定國決定分兵把守關嶺﹑七星關﹑貞豐,以擋清軍,未成。 ;八月,清朝大軍已至曲靖。 ;永曆朝廷大為震動,決定由建昌撤至昆明。
如今兩軍已經是一面倒的局面,嶽樂知永曆皇帝和有可能逃到大理,甚至逃入緬甸境內。
為了加快戰爭速度,嶽樂決定親自率軍獨自現行,哪知濟度寧可違抗軍令,依然決定跟隨,嶽樂見他態度決絕便也同意。
兩人率軍一路攻下建昌、麗江,於十月攻下大理,與鰲拜的人馬形成包圍之勢,終是將永曆帝困於昆明。
—————————————————————————————————
雨洗清秋,天高氣爽。秋日的天總是藍的有些不真實,看上去似乎可以到達另外一個世界。
養心殿福臨反覆看著從西南傳來的捷報,蒼白的臉上帶出一絲微笑。心中升起一星兒的喜悅,可不一會兒這絲歡喜化為雲煙,慢慢消失,悲哀和空虛又重新佔據了他的內心。
三年了,每日他都只能不斷地等待著南方傳來的戰報,從這些捷報中才能知道堂兄的訊息。
大軍的勝利固然使他欣喜,可隨之而來的是深入骨髓的思念,思念帶來的是深深的絕望,絕望帶來的是無可奈何的淒涼。
也不知是不是他的錯覺,福臨凝視著西天最後一抹雲霞,那裡彷彿生命在一點點的流逝,就如同他在流逝的生命。
雖然太醫沒有診斷出什麼,可是福臨卻是隱隱明白自己身體出了狀況,每每起來越來越力不從心的感覺,令他心悸害怕。
他害怕,自己活不長,更害怕再也見不到心愛之人了。
吳良輔進殿,看到有在感傷的皇上,心頭也不由發酸,三年來小皇帝的日漸消瘦,身體更是越來越差,一想到主子臨走時的交代,吳良輔不禁身子抖了抖。。。。。。
福臨轉頭對看到吳良輔來了,問道:“蘇克薩哈和索尼來了嗎?”
吳良輔連忙回神,稟告:“萬歲爺,索大人的蘇克薩哈大人已經到了,正在殿外等候。”
“讓他們進來吧。”
吳良輔應聲出去通報,他自然知曉事情原由,近幾年來太后與皇帝隱隱較勁,以蘇克薩哈為首的一方一直在和索尼打對臺,而鄭親王因為太妃的原因,自然偏幫小皇帝一方了。
如今更是為了博果爾請戰一事,兩方的暗鬥越演越烈,鬧得不可開交。
福臨看著兩人,不緊不慢問道:“今日博果爾在朝會上請戰一事,你們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