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部分(第3/4 頁)
以也不比李承乾的機會大多少。”
“原來如此。”蕭衍聞言點頭。
“還有就是這李承乾了…”李川兒眉頭更沉,“他是皇長子,當年生於承乾殿,取名“承乾”,隱含承繼皇業,總領乾坤之意。要論文治武功,雖不及李恪,可論籠絡人心,行事詭秘辛辣,只怕還要數我這個哥哥,況且這皇長子一名,頗有順天之意,要知自古廢長立幼都是取亂之道,如若沒有太大變革,這李承乾以後機會最大。”
“那你呢?”蕭衍笑了笑“說了半天,咱們少主又如何?”
李川兒聞言一愣,片刻淡淡笑道“我文不如老九老九,武不比李承乾和李恪,要說做著乖王爺偏安一隅,我還不如老六老七。”
“那你有何優勢可以奪這皇位?”蕭衍再問。
“我?”李川兒從容輕笑“我憑藉這眼光和信念。”
“怎的說?”
“我那日說過,當天大唐貞觀盛世不是沒有功勞,可大多佔了前朝的好處,要論治國安民,父皇還是不如馬上征戰辦的漂亮。第一時間更新”李川兒笑了笑“從商周開始,皇者以民為奴,取材納糧,建城修物,都是壓榨百姓而得。可到了現在,人心漸漸明瞭,你對百姓最壞也不能讓他們吃不飽飯。所以這朝代更替,實則是這民心的更替進步。”她說到這裡,有些激動“如若開這百家之學,囊括天地之才,鍛民風,激民智,服民心,行民願,以後這大唐才能源遠流長。”
“總之便是江山取之於民?民心事便天下事?”蕭衍點頭道。
“也不能完全如此說來,你在黃堯舜禹之時說這話,連老百姓都不同意,民智未開,他們是不懂天下之心所在何處的。”李川兒搖頭嘆道“我們華夏經奴民,壓民,治民,到了現在應該開民,才能與時俱進,建萬世基業。所以父皇這剿除江湖,統一商道實在是做的…”
“做的如何?”蕭衍繼續問道,希望李川兒能夠說出自己打算。
“做的混賬至極,當年漢武平朝內之亂,無非以命搏命,令親近之臣密探諸王不端之事,後來為了平息其他藩王的怒氣殺了多少近臣,這大臣殺到最後只怕除了衛青再無人可用。北伐匈奴動用舉國之力,統鹽稅,開新徵,舉國的壯丁到了貳拾將軍叛逃之時早已減半,漢朝岌岌可危,縱然滅了藩國,趕走匈奴,這內亂外患就停了麼?非也,貪腐謀反、外族亂兵自古有之,又怎麼殺得完,滅的光呢?”李川兒嘆氣笑道。
“那該如何?”
“我說了,納百家之才,廣開民智,以史為鑑,步步前行。給百姓生活希望,給商賈名節地位,給貴族刑罰制度,分權而至,設朝政內閣,兵權一統。無論以後當朝之君是否賢明,這大唐江山也能任他風雨飄搖而屹立不倒。蕭衍你要知道,沒有看不下的樹,只有生萬年之根,變獨木成林,要知江山代有才人出,姓李姓楊又如何?只要能因才適用,這天下才能太平長久。”李川兒說到此刻,目色凜凜,好不逼人,“所以才要開民智,教人心,這整日像個奴才般守著自己家業又能有幾分出息?天下是天下人的,如若還要看姓李姓楊以後指不定姓趙姓錢姓孫的又要滅我大唐了。
“高論!”蕭衍拍手讚道“好個江山代有才人出,姓李姓楊又如何?天下就是天下人的,不能任賢使能,以後的確走不了多遠。”
李川兒淡淡點頭,隨著蕭衍行著。
“那你從小就是在青山派故居長大的?”蕭衍索性把心中疑惑盡皆問出。
“道長,你今天可真是好奇的緊啊。”李川兒撫扇一笑。
“自家的心上人,我不去了解了解,今後如何娶她?”蕭衍淡淡道。
“是麼?”李川兒聞言大笑,“好,今日婚宴上我看了李祐的笑話,再者聖上今後也多了個和尚對頭,本宮心情好,說於你聽也無妨。”
“洗耳恭候。”蕭衍搖頭笑道。
“當年聖上派兵滅了青山派,如你所知,家母文德皇后親自帶著將軍府家兵上山救援,最後雖然救下了老弱婦孺,可青山派會武之人盡皆被處死,那離凡的父親離南就是當年青山派的領頭四傑之一。”李川兒緩緩說道。
“哦?那你母后?”
“我母后為了安撫青山派遺孤,特意在青山山門旁設立祠堂別院,收留遺孤老弱,我出生之時,便是在那青山別院。”李川兒念起舊事,輕輕一笑,“那兒也是我和羽生和阿柔認識的地方,羽生的爹楚夢塵和阿柔的父親狄天雷當年都是大內七大高手,因為聖上下令剿除江湖各門派後,心生不願,便辭了官流落江湖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