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部分(第2/4 頁)
鬥到金山,誰知道要出多少事。。。”
本書首發來自,第一時間看正版內容!
。。。
 ;。。。 ; ;
大漠金狼(中)
唐648年,五月,春末。墨簾高掛,冷月成影,二十三載春秋事,卻話知己無一人。禁宮清秋,長安子夜,含元殿,獨坐之。
“拜見父皇。”一銀盔男子單膝拜倒,抬手恭聲道。
“恪兒來了?”老者龍冠似沉,濁壓眉色,面露滄桑,淡淡嘆道,“不必多禮,此間只有你我父子二人。”
“多謝父皇。”李恪摘掉銀盔,端端立在殿下,雙目略抬,打量著自己父親。
“朕登基也快二十三載了,膝下十四子。。。”李世民沉聲嘆道,“你們都是貞觀年間長大的皇子,太平如意,不遇亂世。”
“這全都是父皇治理有方,大唐太平繁華,實乃九州之幸!”李恪尊聲答道。
“可朕的皇后,大唐的國母,卻不這麼認為。。。”李世民笑了笑,“我和婢兒爭了二十多年,從來都是我輸她贏,可唯獨這天下大同的國策。。。我不想輸,也不能輸。第一時間更新”
“父皇說的是。”李恪是隋煬帝之女楊妃所出,和觀音婢平日便走得不近,當下堅定回道,“天下大同,統商道,滅江湖。看似屠戮大唐,實則功在千秋。”
“你也這麼認為?”李世民抬頭看了他一眼,“李恪,你過來。”
“是。”李恪幾步行了過去,躬身拜倒。
“看著朕的眼睛說,你真的這麼認為!?”李世民淡然道,片刻虎目一瞪,深邃難明,攝人心魄。
“兒臣不僅認為如此。第一時間更新”李恪眉色沉沉,朗聲道,“為王者,一則無親,二則無情。王者,身在社稷,心在九州,因懷天下而安太平,若是估計這些瑣碎之情,大事難成,天下難安。”
“一無親,二無情麼?呵,那朕對於你而言,又是什麼?”李世民笑了笑,負手起身,看著自己兒子。
“是父皇,也是大唐的君主,還是我的授業老師。”李恪字字切切,如實答道。
“是麼?”李世民似料到回道,言語猜不出息怒。
“還是個暮年老者。”李恪想了片刻,眉色一凝,似下了決心,脫口道。
“哦?”李世民卻沒有料到這個評價,不免來了興致,“說說看。”
李恪說道這裡,當下起身傲立,誠懇道“父皇,你老了,沒有了當年玄武門的氣魄,好似老虎沒了牙,獅子斷了爪。”
“是麼?”李世民嘆了一氣,雙眉低沉,目色難言。他靜靜的打量著對面男子,笑道,“皇后倒是說朕沒老,朕是變了。”
“父皇若是有當年玄武門一半的心思,那武林大會怎麼會如此收場?”李恪緩緩搖頭,“這些所謂江湖俠義,所謂世間人心從何而來?春秋戰國,天下紛爭,百姓別說安居樂業,便是第二天行來是死是活都不知道,談何人心俠義?簡直可笑。”
“接著說。”李世民看著男子,息怒不露,淡淡道。
“兒臣知道這世間善善惡惡,終是有個說法。可若天下不平,怕連說的人都沒有。”李恪沉聲道,“吃不飽飯,穿不暖衣,提什麼大道理?便是一群生在福中不知福的蠢才。”他言了幾句,回身看著殿外冷月,“知道真相的人,永遠都是那麼幾個,其他人,能活著就不錯了,卻又給自己增添什麼煩惱?就算添了,自己又能解決麼?”
“恪兒,你說的有些道理,可是這些年來,他們都說江湖俠義不存,世間人心清寡。”李世民嘆道。
“那又如何?這可以幾十年前那般征戰的天下好了不知多少。”李恪擺了擺手,不服道,“為人子,我敬你。為人臣,我尊你。我從小便知道凡是都有立場不同,他們老百姓整天想著如何吃飯養家便可,而我們則不能。更多更快章節請到。”
“你又想如何?”李世民笑道。
“保大唐傳承,穩天下太平。”李恪肯定道,“在何位居何職,這責任,便是我李恪的。”
“臭小子,你們的志向也都差不多。”李世民拍手笑了幾聲,“你在朕的面前言平天下,言為君者,可是大逆不道。”
李恪深深看著李世民,卻也不答話。
“嗯。。。”李世民手握玉石,越轉越快,過了許久嘆道,“行了,喧你來便是想在明日出徵前看看你。”他笑了笑,“承乾和泰兒都先行一步出了玉門、陽關,明日你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