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部分(第2/4 頁)
還鄉,就要修橋鋪路,興學辦業。”
將近傍晚時分,吉普才開到了荊山村。
這是一個大村,有徐劉王三姓近300餘戶人,其中徐姓是大姓,有200戶左右,且與劉王二姓常有通婚。
除了三姓之外,另有七八個小姓的居民,都是馬幫曾經留下的子嗣。
村中曾經有過兵災,祖上留下的大房子,毀的七七八八,再加上運動年比的各種衝突,徐家的家祠亦未保住。
不過,經過去年的整飭,現在的荊山村少了一些破舊,多了一些田園的味道。
村長正是蘇城的姥爺徐寶明,看起來身體很好,拿著手電,脊背筆直的站著。
五郎、四郎和徐鳳趕緊跳下了吉普車,蘇城遲疑了一下,也跳了下來。
“姥爺。”
“叔公。”
“爺爺。”
四個人參差不齊的各叫各的。
徐寶明笑呵呵的——應了,轉頭抽出一根柳枝子,道:“都轉過來。”
蘇城依言轉過去,就聽“啪”的一聲,屁股上火辣辣的疼。
五郎、四郎和徐鳳也不例外,一個個憋著臉,險些沒叫出來。
徐寶明一邊抽柳條,一邊用方言唱:“柳過境,無災無病呦。”
打完了,四個人才被允許經過牌坊,進入到村中。
各家的大人,早就在那裡等著呢。十幾個孩子,也好奇的打量著他們身上的衣服,以及遠處的汽車。
和別的村子不同,荊山村的家教甚嚴,早年是出於商業上的考慮,之後是出於少惹事招禍的考慮。當然,村長手上的柳樹枝條發揮了不小的作用,全村的孩子他儘可打得,據說上廣代的村長,也就是蘇城的太姥爺活了的多歲,全村老少都是他一大的,威嚴非常。
蘇城從左到右的看向人群,一個人一個人的掃過去。終於在第二排,才見到自己的母親。她看起來並不顯老,頭髮微微的捲到頭頂上去,看起來很休閒的模樣。
由於距離的關係,只看到她微微的笑容,卻看不到具體的模樣。
蘇城心裡突然一軟,慢慢的走了過去。
“回來了。”徐麗雅滿溢著笑容,輕輕的拍拍蘇城的肩膀,像是其他母親一樣,笑道:“回家吃飯,我做了肉。”
正文 第一百六十七章 祠堂
記憶中的小院和房間,幾乎沒有什麼變化。
只是客廳中多了兩把藤椅和一臺電視,電視是五郎帶回來的木殼松下,外面用布好好的圍起來,連散熱器也不放過。
蘇城不禁笑了一下,自行坐在藤椅上,面對電視和小小的窗戶,覺得很安心。
徐麗雅嘴角上的笑容就沒有消失過,她從電視櫃下面,拿出一個大大的罐頭瓶子,道:“聽說你們要來,我就沸了冰糖水,已經涼好了,你小時候最愛喝了。自己開電視看,旁邊還有書,我去把飯熱一下,馬上就能吃。”
廚房在小院的另一側,同樣是蘇城幼年時最熟悉的地方。
蘇城深深的嗅著,整個人彷彿都昇華了。
門外,傳來“噼”,“噼”的炸豬皮聲。
蘇城不覺笑了一下,端起罐頭瓶,喝了一大口的冰糖水。甜絲絲的味道,幾乎滲入肺中,旅途的顛簸,也漸漸地消失。
“如果只是榮養休息的話,呆在農村卻是不錯。前提是衣食無憂,子嗣安寧,有醫有藥,交通方便……”蘇城想到這裡,啞然一笑,這樣的要求,對歐洲人來說也許是簡單的,日本人也快要達到了,偏偏中國,要再過30年,也許50年,才能見到效果。
“那就從我開始吧。”蘇城看看窗外的青山綠水,心想:既要生錢,又保住環境,這也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窗欞下方是寫字檯,旁邊則是一方書櫃。
蘇城抱著罐頭瓶子走過去。自左向右看去,一些的是自己熟悉的,一些卻像是新買的。
書櫃外面做了透明玻璃擋著,明顯是為了保護書籍,裡面的每本書也都用書皮包好,再用娟秀的字型在書脊上重新寫上書名和作者:戴厚英的《人啊,人!》。黑格爾的《美學》,濮存昕的《光在哪裡》,還有《十月》。《收穫》……
蘇城會心一笑。這正是80年代人的書架。每一個文學青年都喜歡美學,每一個走過運動的人,都向往著美。
“來。吃點東西再看書。”徐麗雅拿了3個盤子過來,又匆匆的去端菜,口中還道:“裡面有些書還是你寄給我的呢。”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