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部分(第3/4 頁)
。”
“好眼光。那確實是我們在簡化版裡,做的少數幾項完全改進。”蘇城說話間開啟了門,外面的噪音又擁了進來。
翻譯說明後,西蒙馬上問:“簡化版裡的完全改進?你們還有別的什麼改進嗎?”
他著急了以後,說的就是德語了。一番折騰後,人都跑到前面去了。
西蒙和詹森連忙跟上去,一路上望著工人和裝置,也是暗暗驚歎。
四車間的生產線綿延兩公里,由三個連貫的廠房組成。海上鑽井平臺的裝備製造。並不像是進行大規模生產的汽車生產線,使用全自動化的流水線。相反,由於許多部件都是唯一的,而零件則大量由配套廠採購,這裡的車間工作更像是發動機生產線,以較低程度的流水執行緒度。達到較高的精度。
生產線之間的運輸,基本上都是軌道和無動力車輛,還有大量的滑輪調來調去。這些都是做石化和化工的工廠所熟悉的方式,直徑數十米數百米的大罐子,專業伺服機和大型電機等等,都是一張訂單做一兩個的,與汽車等小型機械自然不同。
濟南動力機廠做的大型柴油機,差不多也是同樣的方式,車間內的基礎工,也全部使用了濟南動力機廠的原班人馬。
只見天上地下,全是物料在運動。自動卷板機等大型裝備,使勁的蹂躪數十噸的鐵板,經過模鍛機虐待的物料往往長達十數米,一根根的運進來,進行加工之後,又繼續向前面的車間運過去。
每天工作12個小時的工人,全像是上緊了弦的鐘表,精確有力且按部就班的完成自己的工作。
熟悉工業的詹森和西蒙知道,精確的按照既定的順序進行工作是非常疲勞的,想要維持激情,幾乎很難做到。
只有一種情況,能產生現在的效果。
大工業的激情!
30年代滾動著戰爭**的復興德國,40年代燃燒著仇恨火焰的危險蘇聯,50年代渴望著制霸全球的勝利美國,60年代期盼著重回正軌的復甦英國……
只有充滿了希望的人,才能在冰冷的機械上,迸發出灼燙的熱情。
西蒙不由的回憶起他所接觸過的漢堡工人。驕傲的德國工人,同樣以鐘錶般的準時聞名。他們每天按時上班,按時下班,按時休息,按時喝咖啡,按時領取加班費,按時參加工會活動,按時罷工,按時領取罷工補償金……
兩人快步追上了蘇城,就聽他喊:“你們覺得怎麼樣?“
西蒙實話實說,用英語道:“比起這些中國工人,漢堡工人更像機械,好像機器的補充。我承認中國工人的效率不弱於漢堡工人。但是,這樣的工作方式,是不能持久的。”
“這就是國家企業厲害的地方。”蘇城指了一下辦公樓的方向,笑道:“只要一個正確的理由,我們的管理層就能做到持續的激發熱情。,在歷史上,這種充滿熱情的工作方式,中國人持續了二十年,只是因為間斷而停止了。”
蘇城豎起一根指頭。道:“正確的方法,明確持續的經營思路。中國的國家企業,能做的比ibm和通用汽車那樣的官僚企業好的多。”
西蒙和詹森都泛起了笑容。
詹森笑著道:“像是ibm那樣的官僚企業,在全世界也是不多見的。”
西蒙笑了兩聲,眼望著前面的鉗工,臉都斜了。
蘇城回頭看了一眼,暗自一笑。德國佬看的,正是濟南動力機廠唯二的8級鉗工。像是這種國寶級的工人,雖然聽的很多,但實際上,80年代末的中國也不過有數的數千人。在各種部級、副部級和正廳級的工廠裡一分。全都是珍稀品種。
西蒙微微點頭,問道:“這樣的工人,你們有幾個?”
“7個。”
“7個!”西蒙滿臉的驚詫。
“沒錯。”蘇城表現的非常隨意。其實,即使勝利油田力挺,蘇城總共也就借來了5個八級工。其中有兩個還是和中石油一樣龐大的中船重工,本著學習的態度,以及美元付款的份上,才送過來的。
由於機加工水平的原因,7個白金珍稀的八級工,加上上百名白銀稀少的五級六級工,差不多是能做出大型淺海石油平臺的最低要求了。
西蒙哪裡知道里面的秘辛,吃驚又嫉妒的道:“你們竟然把7個這樣的工人,用來加工座底式海上鑽井平臺?”
“那應該做什麼?”
“至少是自升式海上鑽井平臺吧。你知道這樣一個工人。年薪能拿到多少嗎?20萬馬克,20萬!”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