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部分(第1/4 頁)
曾國藩眉目一動,不知他問自己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和氏璧原是中國古代一塊寶玉,出於chūn秋戰國時期,世所罕見,據說被秦始皇用來製成傳國玉璽,秦朝滅亡後又被漢高祖劉邦所得,天下人言,得傳國玉璽者得天下,所以始終被掌握在歷代帝王手中,後來一直傳到了唐朝,因為唐末五代藩鎮割據,天下大亂,玉璽便在亂世之中最終下落不明,不知所終。
所以,今人多聞其名,卻未能見到其物,猶如真龍,只聞其名不知所形,十分具有傳奇sè彩。
曾國藩熟讀史書,這等珍奇罕有之物如何不得知。
左宗棠說道:“和氏璧剛剛被人得到的時候,只是一塊璞玉,未經任何雕刻打磨,普通人猛一瞧上去還以為是石頭,得到這塊玉的人將玉獻給楚王,別人卻說這只是塊石頭根本不是什麼美玉,楚王大怒,結果獻玉的人因為欺君之罪被砍掉左腳。後任楚王繼位,當初獻玉的人不甘玉石被埋沒,又去向新君進獻,結果又被人認做是石頭,獻玉的人又被砍掉右足,最後獻玉的人無處可去,獨自抱著和氏璧在山上痛哭三天三夜,直到眼淚流乾,哭出的是血,等到楚文王繼位後得知便派人去詢問,別人以為他是因為被楚王砍掉兩隻腳才痛哭到如此,哪知獻玉的人卻說,我並非哭被砍去了雙腳,而是哭寶玉被當成了石頭,忠貞之人被當成了欺君之徒,死不瞑目。楚文王便命人剖開這塊璞玉,除去外面的雜質果然見裡面是稀世之玉,後來便被名為和氏璧,和氏璧這才得以真見天rì,傳歷千年。”
“你這話,究竟是什麼意思?”曾國藩還是不懂。
左宗棠繼續道:“下官想說的是這個獻玉之人,獻玉人本想用美玉進獻楚王,乃是誠心實意,可惜和氏璧這物與眾不同,內雖有稀世之玉,外部卻被糙石包裹,普通人難以看出。獻玉之人心知,可惜楚王不知,兩次被當做欺君之人被砍去雙腳,和氏璧雖美,只可惜楚王不識,獻玉人空有進獻誠意卻被當成妄心圖謀之輩,雖然最後美玉終見天rì,可惜獻玉人也因此失去雙腳,付出了慘痛的代價。正如其所言,世間最悲哀之事莫過於寶玉被當成糙石,棄之不顧,忠貞之人被當做欺詐之徒,枉受酷刑,大人,你覺得這件事聽起來是不是讓人有些寒心。”
曾國藩聽了他的話,有些不語,似有思慮。
“楚文王識辨明目最後才得到和氏璧,雖然避免了罕世珍物就此被丟棄失落。可是前兩任楚王未必就不是想要得到珍物之人,只可惜和氏璧此物實在太過奇特,糙石和美玉並在其中,外是糙石,內裡才是美玉,讓人只用肉眼難以瞧出,非須用刀劍真正剖開才能見到內部珍藏,若是前兩任楚王能夠不輕易聽信他人之言,自己多觀察審視此物,也許未必會錯過兩次機會,更不會讓那個獻玉之人失去雙腳了。”
曾國藩聽完,已經知道他意有所指,瞧向他,伸手一指李觀魚,笑道:“你是將這人比成美玉,將我比做楚王不成,說我不識人才?”
左宗棠躬身道:“下官如何敢說大人不識人才,下官的意思是大凡舉世罕見之物其實都如和氏璧一般,出身為璞玉,天然卻沒有雕琢,美玉里面有糙石,糙石裡面有美玉,難分清楚,不經慧眼人相識,不經磨礪打琢,難以從頑石變成寶玉。美玉有時候也如人,連和氏璧這等舉世罕見之物都不免美玉出身伴著糙石包裹,不剖開糙石難以真正取出美玉,美中尚有不足,更何況平常的人。”
“嗯?”曾國藩聽到這裡,眼神微動。
“李觀魚這人武功高強又秉承江湖忠貞俠義,實在少有,此乃人中美玉,只是為人脾xìng有些不同,難免會惹人不滿,遭人嫌棄,此乃人中不足,既有美玉,又見糙石,雖然比不上和氏璧的稀世罕見,但也算是一塊難得的璞玉。大人向來明察秋毫,識人辨物,不須別人多言就能自己辨出真假好壞,下官今rì就是前來獻寶之人,對大人一片誠心實意,絕無半分欺妄不軌之意,一切還請大人明見!”
他這一番話語說得語氣沉厚,十分誠懇,一語說中要點,令曾國藩聽了也不覺心底微動。
………【末章 此一生 白馬美人走天涯(一)】………
() “難得的璞玉?”
曾國藩眉頭皺起,伸手撫了撫鬍鬚,過了一會兒,擰蹙的眉頭漸漸舒展開,先前眼底的怒意收斂了下去。
他不由笑了一下,轉頭又瞧了瞧面前被清廷侍衛團團包圍的李觀魚,眼神有些意味。
左宗棠的這番話話好似清水甘露,止住了曾國藩剛才怒如烈火般的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