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部分(第2/4 頁)
進、禪定、般若、方便、願、力、智、戒。
一串佛珠共有:2佛、4如來、4涅磐、8菩薩、6波羅密、4天王、29天、1四天王子、1杭珠弟子、1地神、18地獄、1師長、1施主、28星宿組成,共108顆。
照片中的數字代表隔珠,它的意義是:1為善財童子、2為愛染明王、3為不動明王、4為善密童子、5為地藏菩薩、6為釋迦牟尼佛。
掛珠通常是指一百零八粒以上可以掛在頸項上的念珠。使用掛珠很有講究,通常出家人之中,只有住持、長老、法會主持者及當家師才能掛珠子;或者出家受戒十年以上的師父才可掛珠子。念珠的鬚子,如果是當家師,鬚子掛在右邊;知客鬚子掛在左邊;主持大和尚須廣掛在背後,稱為拖珠。在家居士是絕對不可以掛念珠的。念珠掛在頸上掛一圈;如果手上拿著一定要是兩圈;如放在臺案上,一定要放三圈,才合規矩。
念珠是修行的工具,唸佛、持咒存乎一心。“靜慮離妄念,持珠當心上”。佛珠的數量、構造和質料都只是助道的助緣,不可過於著相和執著:“相由心生,境由心轉,心繫諸佛,珠可助道。”佛珠,也叫念珠,是佛教徒唸佛時用以記數和束心的工具;同時也是佛教弟子修行時必備的一種信物。今天,很多喜歡時尚或顯示個性的人也戴上一串佛珠,但他們卻未必知道長短不同的佛珠所包涵的意義:根據藏經的記載,最上品的佛珠是1080粒,這種佛珠因為太長,只供極少數大德高僧和潛修者使用,或供名僧在**會中作為裝飾,此外極少人使用。
佛珠的粒數各有其義:1080粒,是包括了十法界的各108個數;108粒,是表示單純的108種煩惱,或108尊佛的功德,或108種無量三昧等等;54粒的,是表示修身的境界;42粒的,表示住、行、向、地等菩薩乘之階位;27粒的,表示聲聞之27聖賢;21粒的,是佛教中代表本有的十地與修身之十地及佛果;14粒的,表示仁王經所說十四忍(三賢、十聖加正覺)。其餘36、18等粒數的佛珠,有的是為了攜帶方便,分108數的三分之一或六分之一而已,有的則是外道所表之三十六天罡或十八種神通變化,別無他義。
據說,世間有很多煩惱,念一句“南無阿彌陀佛”,撥一珠,就可解除煩惱。因為念佛時,要排除一切雜念邪思,做到心地清淨,所以念珠也稱“清心珠”。佛教所謂“誠心念一句‘阿彌陀佛’能滅八十億劫生死重罪。”
不過現代的人們大多隻是當做一種玩物事物佩戴,並沒有過多的強調信念這一點。
108和54顆的佛珠一般是作為掛飾的,而像20多顆十多顆的則是佩戴在手上的。
柳雲瑤也是因為嫌棄太重,所以才會選擇12顆。而黎樂再縮小了每個珠子的尺寸之後,27顆珠子組成的珠鏈雖然稍微變長,可是纏在她的手上更顯秀氣和美感。
27顆佛珠的隔珠黎樂是準備每9顆一隔,記子留他則是弄了一些好玉的邊角料做成小的平安扣做其用。至於14顆的,他沒有弄隔珠和記子留。
這些邊角料是再甄燕的店子弄的,為了錢的事兒,兩人沒有少爭一番。後來黎樂說不給錢就不要,這才讓甄燕沒有辦法,換了個方式讓黎樂請吃餐飯給就行。
黎樂見她這麼說也就沒有再拒絕,順帶的把姚紅叫上,挑了個好地方,請她們倆吃了頓西餐。
最後的飾物是柳雲瑤自己設計的,兩片可以拼成心形的葉子,一片葉形豐滿肥胖,掛在黎樂的那串之上。另一片葉形瘦長嬌柔,則是她自己的。
至於髮卡,本來按照黎樂的想法是做成髮簪的,可是現代女性,很少會盤頭髮,帶髮簪也不太適合,所以便改成了一個髮卡。髮卡正面的圖案是三朵簇擁的牡丹,一朵含苞欲放,一朵嬌豔盛開,另一朵也是半開半閉,含羞欲綻,似拒還迎。
三朵姿態各異,各有千秋,苞谷朵的那朵根莖較長,延伸至尾,而盛開的那朵則為頭,半開為中,三朵組合也形成了髮卡的整和正面。配合上綠葉的點綴,顯得嬌柔委婉但是十分符合柳雲瑤的氣質。
最後的那把梳子倒是沒有太複雜,上面只是簡單的描繪了一些花紋,而後刻上了“永雋於心”四個字。
這些東西的製作花不了太長的時間,只是三四天的時間,黎樂便將其搞定。而後他又另外製作了一套小心的藏在了自己的房間之中。手串倒是沒有多大的改變,髮卡則是以鳳凰為形,修長飄逸的尾羽蜿蜒而開,顯得靈氣十足。梳子的圖案也微微有些改變,四個字更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