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部分(第2/4 頁)
用來連線弧形部件的一種十分巧妙的榫卯。比如圈椅的扶手,圓形桌几的面和託泥。
楔釘榫基本上是兩片榫頭合掌式的交搭,但兩片榫頭上又各出小舌,小舌入槽後便使兩片榫頭緊貼在一起,控制它們不能上下移動。在搭口中部鑿長方孔,將一枚斷面為長方形的頭粗尾細的榫釘貫穿過去,使兩片榫頭在左右的方向上也不能拉開,於是兩根弧形彎材便嚴密地接成一體了。
第六是拼板龍鳳榫,桌或臺的面板很寬時需要兩塊或更多塊薄板拼起來時,就要用“龍鳳榫”拼接加穿帶。先把板的一個長邊刨成燕尾形的長榫,再把與它相鄰的那塊板的長邊開出下大上小的槽口,用推插的辦法把兩塊板拼攏,這種結構叫“龍鳳榫”。其優點在於加大榫卯的膠合面,防止拼縫上下翹錯,保證所拼板件不致被拉開。
薄板依次拼完後,為了增加強度,在板背面穿上一條木料,稱之為“穿帶”。做法是在橫貫拼板背面開一外大內小的槽口,穿嵌一面做成梯形長榫的木條,名叫“穿帶”。帶口及帶身的梯形長榫都一端窄,一端稍寬。長榫從寬處推向窄處,這樣才能穿緊。穿帶兩端出頭,留做榫頭,再結合在面框上。這種分大小的穿帶扣榫稱為燕尾榫,俗稱“魚尾扣”,因其形狀而得名,這種扣榫由於燕尾將面板緊緊扣住,並且榫身的厚度比面板厚,因而牢固得多,板面不會波動和彎曲變形。
第七卡子榫結構簡單製作方便。將四根面框料刃頭都鋸成45度,不留榫不打鑿眼。只要緊緊結合,然後在每隻角的頂端鋸成相同寬度和深度的槽,再取一塊與槽同寬的木板鋸成直角三角形,插入兩角相接的槽中,直角吻合。一面是木面相合,木紋美觀,另一面則是木口與木面相合,木紋差異很大,不協調。但加工方便,不失為一種簡便方法。還有一種半圓形內卡,作法與三角外卡相反,適用於中小件圓形面框。在每塊拼板的接縫處,由內向外用圓形鋸片鋸出半圓形的槽口,然後取與槽弧度相同的厚度略薄的圓形木片嵌入槽中,膠粘結合而成。再配上面板,這樣圓形內卡在面板和麵框中間,外面看不見,既美觀又牢固。
第八霸王棖,桌子四足之間不用構件連線,而設法把腿足和桌面連線起來,使腿和麵之間沒有其它障礙,便用起來比較方便,又十分牢固。這種結構叫“霸王棖”。霸王棖的上端託著桌面的穿帶,用鎖釘固定,下端撐在腿足的中部靠上的位置,使用扣榫。桌子下端的榫頭向上勾,做成魚尾扣。腿足上的榫眼下大上小而且向下扣。榫頭從榫眼下部的大處插入,向上一推,牢固地結合在起。下面的空隙再墊木塞,棖子就被卡住,可產生很大的支撐力。
第九走馬銷,不是就構件本身做成的榫頭,而是用另外一塊木板做成榫頭栽到構件上去,它一般安裝在可裝可卸的兩個部件之間。其做法是榫銷下大上小,榫眼的開口是半邊大半邊小。榫銷從榫眼開口大的半邊插入,推向開口小的半邊,就扣緊銷牢了。
這種傳統手工藝所製成的傢俱相對於現代的工藝利用鐵定,合頁等材料進行固定來說,整體的造型更加的美觀古樸,價值也將更高一些。
現在之中有許多高檔的紅木傢俱便是利用這樣的工藝來製作。對於工藝製作,黎樂從來都不會放低自己的要求,既然能夠懂得如此技藝,他便會要求自己做到最好。
這並不是說奔著價格而去,而是匠人的一種心境,一種職業的素養。
有這樣的傳統榫卯手藝再加上不俗的雕刻工藝,所製作出來的傢俱整體的外觀之上也將更加的美觀,更加的具有藝術氣息,這也是他作為製造者所追求的。
這就像一個公司的領導者,他會精益求精的追求不斷的完美,而不是滿足於現狀的不思進取。同樣只要黎樂會的同意,覺得可以使自己的作品更完善,更美好的,他就會毫不猶豫的糅合到一起。(天上掉餡餅的好活動,炫酷手機等你拿!關注起~點/公眾號(微信新增朋友…新增公眾號…輸入qdread即可),馬上參加!人人有獎,現在立刻關注qdread微信公眾號!)
第六十章 突然而來的刺殺
ps:看《重生之精雕細琢》背後的獨家故事,聽你們對小說的更多建議,關注公眾號(微信新增朋友…新增公眾號…輸入qdread即可),悄悄告訴我吧!
在將近11點鐘的時候,黎樂才停下手中的活,而後關了倉庫的門,準備往家裡走去。
夜深了,行走的路上也顯得寂靜無聲。倉庫大院外的這條道路還沒裝上路燈,所以黎樂只能夠憑藉著點點月光模糊的朝前行走。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