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部分(第3/4 頁)
、文化和資源條件,取材不一,工藝不同,形成了諸多具有濃郁地方特色、各有千秋的的流派。
在我國,目前的木雕流派大多是以地域來區分的。而其中最為著名,最具影響力的流派是東陽木雕、樂清黃楊木雕、gd潮州金漆木雕、fj龍眼木雕。這四大流派被稱為“中國四大木雕”。
首先東陽木雕是屬於zj省東陽的木雕藝術,有著悠久的歷史,為東陽傳統民間工藝,素以“雕花之鄉”而著稱。
東陽木雕藝術的產生與發展,首先是因為該地盛產適於雕刻的木材,如樟木。其作品特色在於其色澤基本是保持材質原有的顏色,再在其上進行打磨處理,使表面更加的圓滑具有光澤。
東陽木雕工藝大約始於唐代,發展於宋代,盛於明、清兩代。而表現題材方面也已十分廣泛,飛禽走獸,山水人物都有涉及,並且以歷史故事為題材的裝飾內容也有進行。
其作為一種藝術流派,是根據建築、傢俱以及多種陳設品製作的各自造型特點,透過長期的藝術實踐而形成的。
其有一套獨特完備的雕刻技法,其中包括浮雕、圓雕、透空雙面雕、陰雕和彩木雕嵌。
浮雕是東陽木雕藝術的精華,也是獨具東陽木雕特色的工藝形式之一。它是借鑑傳統的散點透視或鳥瞰透視法構圖,然後鏤空雙面雕,或者再透過彩木鑲嵌來完成的。東陽的淺浮雕,畫面深度一般都在2-5毫米之間,以刻線的表現力來體現物體的主體感。
這種淺浮雕,最為人稱道的是“滿地雕刻”,也就是在器物表面,滿雕紋飾,既有立體感,又密不露地,形成一種獨特的藝術風格。浮雕樟木箱就是這一工藝特色的代表產品。
而第二個黃楊木雕是因用黃楊木作雕刻用材而得名。黃楊木生長緩慢,俗有“千年矮”之稱。質地堅韌光潔,紋理細密,色黃溫潤,具有象牙效果,年久色愈深,古樸美觀。適宜刻雕小型陳設品。zj是黃楊木雕傳統重點產區,主要分佈於樂清和溫州。zj黃楊木雕發源於樂清縣,距今約150年。起源於龍燈骨架上裝飾的木雕小佛像,清末發展成為藝術欣賞品。
第三gd金漆木雕也成為潮州木雕,起源於gd省潮州,作品表面貼金,是潮州木雕的一個特徵,這與東陽木雕的作品風格截然不同,所以,它又稱“金木雕”、“金漆木雕”。
說“金漆木雕”,是因為有齊的成分,這種漆是為金箔能黏附於木上而特意配置的,同時又起到了防潮、防腐的作用。潮州木雕的髹漆形式,主要有兩種:一為常見的“黑漆漆金”,即以黑色漆料作底子,然後鋪上金箔;二是“五彩裝金”,此類款式以建築裝飾件為多,以青綠或紫紅、粉黃裝彩,再以金色烘托,產生金碧輝煌的效果。
潮州木雕的傳統技巧,主要可分為陰刻,浮雕、圓雕、鏤雕等幾種。
陰刻的性質近於繪畫,多施於圍屏,題材為梅、蘭、竹、菊。浮雕,圓雕所選題材除佛祖、菩薩、神仙、傳統人物之外,神奇異獸和魚、蝦造型也是常被採用的。
鏤雕,又稱通雕,是潮州木雕經常採用的藝術表現手法,雕刻時,藝匠們不僅以多層次取勝,而且力求結構巧妙和造型生動。
所以,潮州木雕所表現的人物形神兼備,景物錯落有致,線條流暢,節奏感強,體現出“多層鏤通,剔透玲瓏”的南方雕刻風格。
潮州木雕可追溯到唐朝以前。清代是潮州木雕藝術發展的鼎盛期。
技法上,它由單層鏤空發展為多層鏤空;構圖上,由“實實相映”發展為“虛實相生”,畫面由此體現遠近、大小對比強烈的藝術效果。
金漆木雕最初是我國古代的一種建築裝飾藝術,流傳到南方後,又受到某些地方藝術特色的影響形成為一種木雕流派。
這種木雕選用樟木製作,樟木質硬,且含樟腦,螻蟻不能蛀蝕,雕成後需先塗油漆多層,最後貼上金箔。這樣就使木雕成品雖經多年風雨亦不易腐朽,且能保持金色,燦燦發光。
最後一個福州木雕也叫龍眼木雕,也是在建築裝飾、傢俱裝飾和寺廟神像的雕刻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木雕藝術,它成熟於明末清初。
福州木雕以龍眼木為材料,所以,又稱“龍眼木雕”。龍眼木主要產於閩南一帶。質地略脆,紋理細密,色赭紅。老龍眼木的樹幹,特別是根部,奇形怪狀,為雕塑之良材。
木雕藝人利用它的根部及其摺痕疤節,因勢度形,雕成各類人物、鳥獸形象,造型生動穩重,結構優美,既符合解剖原理,又動人、誇張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