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部分(第3/4 頁)
影無蹤,如同君王降臨群臣跪伏,萬籟俱寂。場間所有人都彷彿變成了靜立的冰雕,連南飛的大雁和枝頭的秋雀都凝神屏息。
“咚——”
忽然之間,又一道琴音在耳邊溫柔地響起。
與第一道琴音的強勢出場不同,這聲琴音竟是如泣如訴,如嬌如痴。如同母親粗糙的手掌撫過臉龐,讓人依戀也讓人平靜;又如同情人撩撥的指尖掠過脖頸,讓人沉迷也讓人喘息;又如同孩童肥胖的小手抓緊拇指,讓人堅強也讓人柔軟……
如果說第一聲琴音是一陣暴雨,洗淨了人間的嘈雜和汙穢,那麼這聲琴音便是一灣甘甜的山泉,澆灌了乾涸的心田,滋潤了枯萎的靈魂。
僅僅是兩道琴音,兩道沒有曲調的琴音,典禮會場就已經有不少人流下了眼淚。成年的男子抬頭仰望天空,眼神中帶著幾絲追憶;年輕的媽媽嘴角掛著微笑,眼裡卻含著熱淚;青澀的少男少女眼裡閃爍著憧憬,卻緊捂住嘴巴不讓自己哭出聲來。
“叮——咚——”
所有人都還沉浸在那些以為早就淡忘,其實深刻心底的情感中不能自拔時,第三道琴音緊接著響起。這道琴音是如此歡快,如同百花突然盛開,如同百鳥齊聲歌唱,如同太陽從海面升起,如同煙花在夜空中綻放……
開業典禮現場瞬間便沸騰了,變成了一片歡樂的海洋。所有人都面帶笑容,在歡聲笑語和熱烈的掌聲中站了起來,紛紛探頭尋找琴音的來處。
觀禮人群這會兒才發現坐在後排的好處來。銀杏林中那些莫寒的粉絲站得最遠,離會場入口卻最近,立即發出了高聲的尖叫和熱烈的歡呼。
一位中年大姐俯身推著輪椅,輪椅上坐著一名純白長裙鵝黃外套的清麗女子,一把落霞古琴橫擱在雙膝上。可惜她的絕美容顏被一副大號墨鏡所遮掩,只能從小巧的鼻樑和瘦削的下巴上去遐想,應該是一位風華絕代的古典女子。
在所有人的目光注視下,那女子雙手撫琴,身上沐浴著金色的晨光,坐著輪椅緩緩穿過銀杏林,表情恬淡得彷彿不食人間煙火的仙女。
莫寒早就該說的歡迎詞,直到這會兒才以激動和誇張的語氣喊出來:
“讓我們以最熱烈的掌聲,歡迎琴仙聶聆音聶大家,從仙界降臨凡間!”
第八十六章 燈火闌珊處;一夜魚龍舞
readx;音樂,是上天給人類最偉大的禮物。
音樂,使一個民族的靈魂更加高貴。
音樂,是人類的第二語言。
……
在接觸真正的音樂之前,大多數人並不相信這些辭藻華麗的讚美,直到他們有幸聆聽了聶聆音的現場演奏——事實上她還沒有開始演奏,不過隨手撥了三聲弦而已。
白居易在《琵琶行》中說,“轉軸撥絃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聶聆音的琴藝顯然已經超越這樣的境界,簡單隨意的三聲琴音,便讓在場眾人情不自禁地熱淚盈眶。
美好的音樂的確能觸動靈魂,不過多數人很少有機會聆聽到真正的音樂,正如每天吃麥當勞或肯德基的人,根本不知道滿漢全席好不好吃——如果他們有一天吃到了,才知道自己以前吃的都是垃圾食品。
這也是開業典禮上所有人的切身體會。與聶聆音的琴音想比,那些所謂的天王歌后的聲嘶力竭,不過是隻能哄飽肚皮的快餐,辣妹樂隊那些似是而非的西洋音樂,也不過是一場拙劣的模仿秀。
某種程度上說,正是那些所謂的音樂人在褻瀆音樂——這種悲劇存在於華夏的所有行業。流行的說法是,明明拼臉就可以,幹嘛要拼才藝?
聶聆音不願意拼臉,所以戴了個大大的墨鏡,從頭到尾都沒有摘下來,哪怕這樣會顯得無禮和耍大牌。所有人都有不能一睹真容的遺憾,但琴仙的確有耍大牌的資格,被蘇杭和夏晗霜一起迎進了辦公樓後,等秦如海致辭和剪綵完畢才會正式出場表演。
秦如海老爺子很識趣,上臺就說:“估計大家這會兒都厭煩我這個老頭子了。我一分鐘內說完,謝謝!”
臺下所有人都被他說中了心思,一片笑鬧中鼓掌歡迎。秦如海清了清嗓子說:“我只給大家講一個故事。有一種植物我們都很熟悉,那就是柳樹。遠在2000多年前,我們華夏人就將柳枝一端咬成刷子狀,然後蘸藥水來揩牙齒——這是世界上最早的牙刷,遠比我們現代人所用的牙刷更健康。
“《神農本草經》記載,柳樹的根、皮、枝、葉均可入藥,有祛痰明目清熱解毒的功效,其主要藥用成份便是水楊酸。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