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部分(第3/4 頁)
一個碎了,有人回答是母雞的心碎了一樣,這個暖水瓶和餘哥、尹懋都沒有關係,碎不碎關係都不大。
搬家完畢,餘哥給他們錢,說是先交房租,再住人,大家沒意見,餘哥在管錢,這房租當然由他出,開了票,由尹懋簽字證明,然後拿回辦公室報賬。尹懋當然願意簽字,這事跟德志沒有任何關係。
離開宣統縣前夕,尹懋聽說了局裡送一套叢書給每一個在宣統工作過的人,德志也有一套,就放在駕駛室裡,誰知道司機擔心路上沒有加油站,車沒了油,只有靠人來推了,結果,車的油箱裡的油一直沒用完,還能跑回去,可是司機在駕駛室裡放的有柴油,結果因山路顛簸得厲害,一些柴油激盪了出來,汙染了那一套書。
搬家搬東西的時候,看到了這套書,德志就把汙染的書留下來,給了尹懋一套沒汙染的書,要知道,書被柴油汙染,那味兒久久不能散去,非常刺鼻。
這件事,讓尹懋感到過意不去,有些虧欠了德志,德志讓步的表現,顯示出德志的寬容和肯自我犧牲,他的這個作法改變了尹懋對他的看法和認識。
搬完家,餘哥給了房租,足足支付一年的,然後又給了搬家的師傅苦力錢,並讓他們打了收據,按上手印。
結算完畢,看看屋裡滿蕩蕩的,無法入住,要撿拾乾淨,起碼還需要幾天時間,剛好第二天要休假,於是大家都回家了。那一套新叢書,尹懋拿回了家,從此,和宣統縣說拜拜,沒有可能再回去了。
接著是去港島,然後回來上班,上班之後,德志捱了批評,說他不照顧別人,從港島回來,不拿布匹,德志一笑了之,覺得沒有公平、公義又不是一天兩天了,長期以來就是這樣,一點都不奇怪。
上班之後,因為還沒收拾好宿舍,當天晚上就還住在餘哥的同年的旅館裡,等待以後再收拾。
到了九峰縣之後,就要馬上開始做專案,在專案的開始,需要集體行動,不能單獨行動,都要在一起。因此,到宿舍收拾東西就沒有時間。
有時候德志考慮,完全沒有必要在九峰縣城租房子,因為到縣城只是經過,大部分的時間還是在村裡。在縣城租房子的惟一好處就是可以方便地與縣民委聯絡,再就是,有自己的房子,哪怕是租來的,也覺得安全,有一些東西太多,沒地方存放,寄存在別處需要花錢,但是,放在宿舍裡不用花錢,可是房屋的租金也不少,這個也是不小的開支,用來交旅館的住宿費,應該是綽綽有餘,可是機構領導不這樣做,偏要在縣城裡租房,這可能是要為劉小姐在江城租房留下藉口。
德志不想考慮過多,這個對他自己毫無益處。
天亮之後,準備退房、結清住宿費,然後去白鸛村。這次去白鸛村是走訪,然後找房,找到房子,再從縣城的宿舍裡,將鄉下的東西找出來,帶到白鸛村,不夠的,就要重新添置。
坐車去白鸛村,還是第一次。
白鸛村在地圖上,不遠,但是,在山區走起山路來,何止是十八彎?數不清的彎道,最後到達白鸛村,前後時間加起來2個多小時,山勢險要,怪石嶙峋,難怪起名叫“白鸛村”了,敢情村裡地處偏遠險要,人跡罕至,大概只有白鸛才能飛進去,白鸛村由此而得名吧。(未完待續。。)
第234章 何方神聖
ps: ; ;《陷世》新章節釋出了,歡迎親們前來支援!
白鸛村出了大官,先當縣長,然後調到別處當書記,最後調到省裡,到了一定程度,就成了顧問,但級別已經做到那個程度,只要不犯錯誤,就不會掉下來,福利待遇也不會減少,利用影響力,為自己的家鄉謀福利,要知道,有權不用,過期就作廢了,就像計劃經濟時代的票票一樣,過了期就不補,哭都哭不出來。
這次他們去白鸛村,沿途經過山山水水,的確給了德志很大的視覺衝擊力。在歸州見到的大山,遠遠地看,距離人們比較遠,也沒有什麼特別之處,但是,到白鸛村的沿途,發現公路完全建在山谷中,汽車在山谷中行走,從峽谷往上看,更有一種大山壓頂的感覺,萬一兩座山合起來,峽谷裡的一切都將不復存在。
德志不擔心這個,萬一合起來,好人壞人、富人窮人、已婚未婚的都會死去,沒有什麼大不了的。懸崖峭壁、鬼斧神工,山壁如巨大的刨子刨過一般,非常光滑,即便在這樣光滑的石壁上,也長了一些青苔和小樹,植物的生命力如此強盛,花草竟如此珍惜生命,以至於讓很多自殺者感到羞愧。
這種感覺是德志擁有的,其實,更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