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部分(第4/4 頁)
自黃帝而至殷商,春秋到戰國,五代而經北宋為止,開封,更是具體而微地延續著中原悠久的歷史和文物。
佛寺,便是南北朝時代在開封城中遺留下來,最具有代表性的文化遺產之一。
開封城中,最為著名的佛寺共有二處,一處即是位於城內東北角,昔年通吃小霸王楊幫主小邪先生,因為一時好玩而闖上去撒尿的靈感塔。
另一處,則是在城南,與靈感塔南北遙相對峙,武林販子那錢重指定要小混等人見面的相國寺!
宋晉陽人壬樣,曾為相國寺作記,有云:“相國寺乃瓦寺也,僧房散處,而中庭廊廡可容萬人,凡商旅交易,皆萃其中,四方趨京師以貨物求售轉售他物者,必由於此。”
雖然,開封已不再是景都重地,昔日繁榮卻不見減損,就是相國寺,除了供禮佛齋祀之外,依然為開封城中定期的市集之所。
三月二十八日,亦是三月份裡,相國寺定期市集最後一次開市之日。
打從一早起,城中大街之上車水馬龍,遊人如織,眾人不約而同的向相國寺齊集,那種百工群聚,萬頭聚動的場面,不比北京城天橋底下的熱鬧稍遜。
而且此地,四方珍異,莫不萃聚,五光十色,應有盡有,的確不負中邦福地、梁苑香林的美稱。
驀地——一陣震耳的“隆隆!”鼓聲,自相國寺前的朝香大道上傳來。
行人旅客聞聲紛紛讓開,一個手擎三角黃旗的旗手身著廟會盛裝,斜披紅綾綵帶,引著獅鼓陣隊到達相國寺山門之前,停在宋太守禦筆親書的大相國寺金字牌樓下。
“●●!”脆響後,登時,鼓聲震天,每排四面,一共五排的鼓隊,齊心一致地擂起大鼓,“咚咚!”的脆響,聲傳十里。
每面大鼓,俱是以一支木槓橫穿而過,由兩人抬著前進,擂鼓的人就站在大鼓左側,橫身跨,舞捶擊。
他們身上一律黑色緞質武士勁裝,頭裡紅綢包頭,個個精神抖擻,英武勃勃……唯一有個例外,那是個身高八尺,身披銀亮軟甲,臂圈金環,腰繫紅帶金牛的蒙古武士怒獅哈赤是也。
瞧他張著大嘴愉快又豪放的擊鼓表情,而且有模有樣的隨著其它擊鼓者,塌右肩,提左足,墊腳跨步,旋身擂鼓,動作整齊從容,著實令圍觀的眾人嘖嘖稱讚,紛紛打聽這位蒙古老兄是從哪兒來?
隨著鼓聲“隆隆!”宛若滾浪式的前進,五個手敲銅旋兒的大漢踏進山門,朝著掛有相國寺匾額的二山門直進。
兩個手執大繡球,頭帶面具的加官爺搖擺手中雕製得精美異常的繡球,一板一眼地跳進二山門。
左邊那個負責跳加官的人,竟是個身著粉紅勁裝,體態輕盈,玲瓏有致的小娘們,雖然眾人看不到她的面貌,但是光從那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