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部分(第2/4 頁)
僅限於青龍一國,更不專美於殺紫諸人。當魔人入侵的訊息傳出去後,朱雀、玄武和白虎三國很快便出現了東征團。
在朱雀都城,一位道號印天的青年道士突然挺身而出,在人潮最密集的大街上宣揚東征魔人的理念。
“各位,這是人界的大危機,是我們每一個人的危機,也許現在我們感覺不到一點危險,但如果以為安全,就大錯特錯了。
“雪暴、冰潮、地震、海嘯,在遙遠的東方正發生著史上罕見的巨大災難,那些災難很快就會衝擊我們的生活、我們生存的大地。我們再也不能坐視不管了,想為這個世界做些事的人,就跟我走!”
平淡的聲音、不算洪亮的口號,卻挑動了埋藏在和平之下的戰意與鬥志,或許是因為印天的理念才是關鍵——不是為了青龍而戰,而是為了人界、為了自己而戰。
“為青龍戰,便是為朱雀戰!”
這一句話最淺白,也最動人。儘管朱雀都是修道者,但喜歡只修道術、不事修真的術士極多,戰場無疑是檢驗實力的最好地點。
不到三天,印天己經召集了超過兩千餘名的修真者,還有更多人源源不斷地從四面八方趕來。由於人數太多,印天不得不改變原本遊走全國、招攬同志的計劃,臨時組建了一支特殊的修真者軍團,命名為“玄清社”,而民間則簡稱為“道軍”。
道軍的兩千先鋒軍,並非是臨時拼湊的散亂部隊,儘管沒有嚴密的組織,但一切都隨著時間而變好。因為,先鋒軍之內實在是藏龍臥虎,人才眾多,涉及的範圍之廣絕非一般軍隊可比。
儘管沒有道官加入,卻有很多擁有軍事、行政、軍略、排程、後勤才能的修煉者,同時也擁有特殊的戰力——道術。
例如,被印天譽為“兩儀”的歌居謠和曲湘月,都擁有道官以上的實力,只是不喜為道,更不喜為官,因此總以閒人野鶴的身份周遊各方,在朱雀早己是人所盡知的名人。道官和皇室多次邀請他們任職都被婉拒,卻意外地成為了印天的左膀右臂,讓不少道官都大為驚訝。
又例如,被稱為“四象”的國當、煙華、永澹和伯遙歧,沒有人知道他們從何而來,一出現便以高明的道術震撼了印天,論個人的攻防實力還在印天之上,因此立即被納入道軍。
但二千隻是初始,當這支非民間的東征軍出現後,四方動容。
許多人從四面八方加入隊伍。使朱雀舉國上下都知道魔人正在肆掠青龍國境,正全力往西,若不阻擋在青龍國境之內,朱雀必然遭殃。
南方朱雀飛天,北方玄武也不堪寂寞。
做為武士之國的玄武國,求戰的氣氛遠比諸國更加熾熱。
武士原本就好勇鬥狠,玄武國武院眾多,門派之多、武技之繁非其它三國可比。各地追求更強境界的武士原本就不受世俗羈絆,也沒有修道者那麼多顧慮,講的便是快意恩仇。
武神引領的同伴開闢了數十年的太平歲月,但也因此失去了表現實力的機會。如今亂世已至,正是武士們發揮能力的時候,各地的武院、武館自動組織起來,相互聯絡呼應,一時之間聲討魔人的喧囂如九天雷動,滾滾不息,甚至比玄武的朝廷反應更快。
半月之內,第一批自稱“玄武旅團”的武士集團,在蒼應城鬼龍武院院主蒼巒的引領下,搶在官府出面之前往青龍國開去。
蒼巒也因此從小小的武院院主,一躍成為玄武武士的領軍型人物,他的立誓之言“天海以誓,盡誅魔夷”,也因此傳動天下。
玄武旅團雖是武院臨時組建,但這些粗豪的武人也展示出細膩的一面,旅團在短短數日之內己經建好了一整套的架構機制,即使參加的人數越來越多,整個組織的運作也非常有效率。
其實,機制也很簡單——以武院為單位成為小作戰團,其上由各院主組成的院主會控制,會主由蒼巒擔任,凡是有人加入,便依據武院來增減小作戰團的數目,而指揮部不會受到衝擊。
蒼巒雖然不是武力最強者,卻擁有高人一等的統率能力,這是平常武夫不具備的。而他的人品和德行也得到其它院主的支援,控制旅團如同指掌,號稱“北旅三傑”的戌可達、雀寧花、程自詡,便是他的左膀右臂。
白虎國離青龍相距最遠,相比其它三國而言,這個由幻士主導的國度顯得極度神秘,絕大部分的人都不清楚這股只有百年的力量到底威力如何。
然而,他們卻明白唇亡齒寒的道理,反應比其它三國更加激烈。當異族入侵人界的訊息,從天山山脈西麓的山峰吹來時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