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部分(第2/4 頁)
、撒丁國、西西里、那布勒斯、德國南部和西部的公國,蘇格蘭。支援烏爾班的有,其它德意志公國,中北部義大利,佛萊芒、英國、東部和北部國家。這一分裂持續到1417年。
烏爾班6世性情乖劣,1388年,據稱他被人毒殺。
克萊芒則在阿維尼翁繼續執政,當烏爾班死後,他支援選出博尼法斯9世作為繼任,不久後克萊芒突然死去,留下一個極其混亂的局面。
博尼法斯從不為羅馬接受到逐漸在羅馬站住了腳,他開始建天使堡,以象徵教皇的權威。在法國國王查理六世的支援下,他開始與克萊芒7世和其繼任貝諾瓦8世磋商,1404年,他死的當天,正好有一個從阿維尼翁來的代表團抵達羅馬。
貝諾瓦8世同樣致力於教會的統一,甚至表示如果需要他可以辭職。但當法國人以此逼他下臺時,他則拒絕了,因此他被禁隔於阿維尼翁,但他還是尋機逃走。在西班牙人和法國人文主義者的支援下,他繼續自已的事業。
在博尼法斯死後動盪的兩年中,英諾森7世繼任,他拒絕與他的對手貝諾瓦會面,後者宣佈將他逐出教會。其後,羅馬為僱傭兵洗掠,英諾森也躲到維特博,但他堅持讓他辭職的要求,當他死後,君士坦丁堡拉丁大主教、一位71歲的威尼斯人繼任,取名格雷高利12世。大主教會議宣佈,如果貝諾瓦辭職的話,格雷高利同樣可以辭職,以維護教會的團結。但比薩大公會卻宣佈解除格雷高利教皇之職,另選出一位亞歷山大5世作教皇。格雷高利此時依然佔據著羅馬教皇之位,一時出現三個教皇。
法國對此嚴重不滿。貝諾瓦宣佈將查理六世國王驅逐出教會,並自已遷到西班牙。1409年,比薩大公會宣佈將貝諾瓦解決教皇之職,但儘管如此,還是有許多公國表示對其忠誠。西羅馬帝國皇帝,西格斯蒙,同時也是名義上的羅馬王,在康斯坦斯組織了一次大公會,以圖結束教會的分裂。他首先要求格雷高利辭職,後者順從了,然後,他與貝諾瓦進行了會晤,後者堅決不從,但他的親信逐漸眾叛親離,大公會1417年正式宣佈將其解職。
亞歷山大5世就任後不久即死去,那波里人巴爾塔扎科薩被選為讓23世。他得到美弟奇家族的支援。當他被召至康斯坦斯時,他明白自已要被其選民犧牲掉,當貝諾瓦和格雷高利均屈服時,讓卻選擇了逃跑。但還是很快被抓回,被接受了羞辱的審判和四年的監禁。出獄後,他選擇臣服於馬丁5世,教會分裂由此告一段落。
第十三小節 愚者(完)
我願意跟隨聖哲。永遠做他的淨配以及奉獻整個生命,並在聖神的範圍內承行主的旨意——這是我對主永不改變的信諾與愛的奉獻。
***
莉莉在聖壇的階梯前匍匐在地,她赤裸著雙腳,身上穿著高領,長袖,長及足踝的白色羊毛內衣,將自己的額頭抵在冰冷的岩石上,手臂伸展開,早晨的寒氣從石頭的地面中滲透出來,經由剛剛用清水清潔過的頭髮一直潛入她的身體——她感受著這一切,並沒有用體內並非自己的力量來溫暖乾燥自己——來自撒丁的少女保持著這個姿勢,她不知道自己已經經過了多長時間,也不知道自己還能繼續保持多久,只知道在她終於決定站起來的時候,身邊已經簇擁著十幾位年齡不等的修女,她們無不熱淚盈眶,身體微微顫抖,口中無聲地誦唸著經文——莉莉知道,剛剛她們所看到的景象一定非常的美麗而莊嚴,以至於她們非但不敢打攪她帶著寬慰與虔誠的,與聖哲之間的談話。而且還要竭盡全力,只為了不讓自己因為目睹了這一神聖時刻而迸發出的激動與狂喜產生一絲多餘的聲音或動作。
當她站起來的時候;已經有年長的修女幫助她拿來雪白的亞麻外衣,白首帕,她們幫助她穿戴,然後一個神父將聖水灑在她的頭髮和衣服上。
當一個信徒決意獻身於主,至少要經過以下幾個階段——備修生(備修生是請求入院修道的初級修女或修士。) ,初學生(初學生是已結束備修階段;但尚未發願的修女或修士。),服務修女(修士),最後才是發願修女,修士,(修女還有一年左右的暫願期),但作為一個已經被確定為“可尊敬的”的人,莉莉已經無需透過這種辦法來證明自己的德行了,在教會所提供的三個隱修院裡,她選擇了貞德所在聖衣會隱修院,那是個比較開明並且願意讓修女們入世的修道院。
修女們的發願儀式往往都是被安排在彌撒聖祭之中,這次也不例外,不過在教堂中聚集著的近千人,還有在廣場上靜靜等待的一萬餘人多半都是為了見證一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