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部分(第4/4 頁)
修真源於道家;學道修行;求得真我;去偽存真;是為修真;這是一般大眾的看法。
葉寒的這一問;絕對不是簡單的泛泛而問;修煉到神通境的修士;人人都是修真者;人人都對修真的理解不同。
儒門領袖能達到這個境界;對修真的理解肯定有高於常人之處;如果能從他的理解中得到一絲領悟;一絲裨益;對葉寒的幫助;打個比方;相當與苦修數十年也不為過。
儒門領袖聽了葉寒的問題;不做思索;說道:“一二三四五。”
什麼?這什麼意思?
葉寒完全聽不明白;追問道:“木子先生;我問的是什麼是修真?”
儒門領袖哈哈一笑;又說道:“六七**十。”
說完這句話;他的分身幻影也最終消失;不可再見了。
葉寒靜立原地;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他在思索儒門領袖話中的真意。
漱玉樓的秀玉等人;都知道葉寒聽了儒門領袖的教誨;正在全力悟道;自然也不敢打擾他。
儒門領袖臨走時留下的那番話;漱玉樓在場的每個人都知道十分重要;是修真的領悟;但是秀玉等人反覆思索這句話;卻仍然是百思不得其解;不得已還是放棄了。
葉寒突然想到了;小時候聽過的一個類似的修行故事。
從前有一座寺廟;寺廟裡有一個大和尚;一個小和尚。
大和尚問小和尚:“你最近修行;用功嗎?”
小和尚答道:“很用功。”
大和尚問:“如何用功?”
小和尚答:“該吃就吃;該睡就睡。”
大和尚奇道:“這不和一切人沒什麼兩樣嗎?”
小和尚:“不同。”
大和尚:“如何不同?”
小和尚:“他吃飯時不肯吃飯;百種需求;睡覺時不肯睡覺;千般計較;所以不同。”
這是一個講修行的故事;大意就是;修行就是吃飯睡覺;這麼簡單。
這則小故事;與儒門領袖的話形式不同;但是道理似乎有相通之處。
葉寒又想到;蘋果是蘋果嗎?如果人最初把蘋果起名為梨;那麼蘋果就不是蘋果而是梨。但事實上;蘋果還是蘋果本身;不會因為它叫蘋果就是蘋果;叫梨就是梨了。
所有加在蘋果上;賦予蘋果意義的東西;比如這個“蘋果”名字;都是人類多加上去的東西;與蘋果本身無關。
同樣的道理;劍氣是劍氣嗎?法力是法力嗎?
打個比方;有人用手指著月亮;要你看月亮。
這很簡單;你只要順著他的手指去看月亮就行了。
但是世間的大多數人;都把手指當成了月亮本身;用畢生去研究這個手指;而看不到月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