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部分(第3/4 頁)
器,可以讓我大唐國力迅速恢復;造船廠一事,臣有一疑問,此船廠目前還未造好一艘船,不知道王爺為何說正在收回成本?”播種機,一種可以一邊耕地一邊撒種子,用牛牽引的機器,才研製出來。
“啪啪啪啪!”我沒有回答,而是面帶微笑的鼓起掌來。皇帝不明所以的問道:“天夢,你這是何故?”
我朝皇帝肅容道:“臣這本是一考驗,治理天下當嚴謹、精確。左丞大人對人均收入不理解,也不妄加推測,知就是知,不知就是不知,此為大唐之福;右丞大人對船廠運作不熟悉,也敢於詢問,不懂就問,此為聖人之風,亦是大唐之福,故臣鼓掌而贊!”
兩位丞相連聲道不敢當,實際上心裡卻是樂開了花,誰不想聽好聽的話呀!拍馬屁!這是皇帝的第一個想法,不過轉頭一想,一個王爺拍丞相的馬屁的幹什麼?況且這位王爺無論在任何方面權力都比丞相要大,那他的目的是什麼呢?
“皇上當知道,朝廷的任何舉動都關係著天下百姓,對於錢糧帳目,自古皇帝皆不以為然,以為天下自為吾所有,何必去算計那一點小利呢?實際上,這錢糧帳目才是大唐的根基……”
“左丞大人,我問您一個問題!”我轉頭朝司馬如發問,司馬如連忙恭身道:“王爺請問!”
“歷朝歷代開國皇帝皆定製統一賦稅,讓百姓得利,而到每朝後期,為何稅收如此繁重,讓百姓不堪重負而起兵造反?”
司馬如想了一想,答道:“下官以為是兵禍連線和地方官員欺上瞞下所致!兵禍連線朝廷府庫空虛,逐向天下增加兵稅;而地方官員打著朝廷的幌子大斂其財……”
“丞相說得有理,那我再問,每朝皆是經歷幾百年之久,每年稅收皆有剩餘,按理說那些錢是個大數目,但是為什麼到了後期就不見了呢?”
“這……”司馬如不愧是一代名臣,頓了一下就給出了答案:“起因皆是每朝後期皆有大災降臨,朝廷救災花費大批銀兩,故朝廷無錢!”
“那請問,為何年年救災,而年年發災呢?”
“皆是氣數使然!”
我大笑著搖起頭來:“氣數使然?可笑!大災大難皆是天意這個不假,但是年年發災就是人所導致!”
司馬如驚奇的看著我:“人?”
“是的,人!歷來災害分旱災、水災、冰雹、地震等等,其中所發造成的損失最大而且年年發生的就是水旱兩災。旱災,我們可以修河渠;水災我們可以修大壩,這兩種災害皆是可以透過水利工程而降到最低程度,此法自古有之!那如果碰上欺上蠻下之徒,剋扣工錢,以次充好興修水利呢?”
眾人默然。
我笑著把事情給他們分析清楚:“這是朝廷監督體制的問題,現在大唐有御史臺監督地方官員,有密諜營調查天下任何對大唐百姓不利的事情,況且各地報館皆把目光盯著朝廷,此等事情再發生的機率很少。我說這些就是突出一個錢字!錢,一定要花在刀刃上,象現在皇上的內庫,擁有黃金白銀無數,如果臣在其中上下其手,皇上以為,這錢能經得起多少年的花消呢?”
“在臣的計劃裡,全國各地皆如同臣江南一省發展,光是修築道路一項就足夠讓皇上的小半個內庫消失了,更別說其他的,如此大的資金調動和使用,其中上下其手的人不能說沒有,所以朝廷在現在商業興起的時候要特別關注錢物方面!”
說到這裡,皇帝再笨也知道我在提醒他了,不過呢我就是不往下說,就裝著剛才那通是我突然想起的廢話,讓你慢慢想去,嘿嘿!
“至於剛才說的那個人均收入,實際上是一種計算方式而已,這個不過是我搞的一個小嚎頭,用來計算商業方面還可以,用來計算農民的收入,這個就不行了!”說的也是,當初我一時性起去搞這個,卻沒想到有很多人根本就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他們有的人在大山裡一輩子不和外界的人打交道,你說你怎麼算收入和支出?
我話風一轉:“不過,那個造船廠,目前還正是找回成本!”看著狄昊不解的眼神,我不得不將我在江南實行的體制給說了出來。
“在江南省,不管是衙門還是刑獄司或者是軍隊,都有一個年度預算!也就是說各部門報上一個計劃,說是要用多少多少錢,然後我就將錢撥給他們,而其他的錢則是歸於府庫!本來朝廷也是用的這套方法,不過在具體的細節上沒有注意,如果一個官員將治理水患的錢挪用,一旦發了水災他就可以說錢不夠,沒有修好。那麼如果採用預算制度,反正要多少錢是你說的,如果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