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部分(第3/4 頁)
立聽旨,命秦叔寶,尉遲敬德為左右先鋒大將,薛萬徹為中軍大將,馮立為後軍大將共同輔助齊王李元吉抵禦突厥,建功立業。”
“臣秦叔寶,尉遲敬德,薛萬徹,馮立接旨命,謝主龍恩。”
“好今天的朝會就開到這了,十一月初八朕在淑景殿設宴,為眾人出征踐行。都散會吧。”皇帝李建成怕再出以為連忙宣佈結束早朝。
049被安樂死的李淵(上)第二更
十一月初七晨,天陰多雲,氣溫比前面幾天都感覺要暖和一點,雲朵不再是白色,伴隨著灰色的天空似乎就懸立在頭頂,有幾分天要天要塌下來的感覺。
有經驗的老人就會告訴你,這天氣意味著就要下雪了。
秦王府主廳內,坐著一群表情各異,但都難掩興奮的老少爺們,少年的當然就是張陽了。這幾天張陽一直都是乖乖的呆在李世民身邊,多聽少說,增長見識,連李明玉都沒去見。眾人心裡都非常清楚李世民的打算,對張陽的態度那是非常不錯的·,但是羨慕中帶著嫉妒的調侃那也是經常發生。畢竟能得到秦王李世民這麼看重從而帶在身邊教導的青年英才就只有張陽怎麼一個啊,他們這些跟隨李世民這麼多年的老人的子女都沒一個人能得到這個待遇,雜能不羨慕嫉妒恨了,不調戲下張陽心裡怎麼能平衡。
“這次起事,成王成寇,就看今朝,若是能夠起事成攻,到時候封侯拜爵,在座各位一個也是少不了。”李世民首先激動的說到,並且許下了承諾。
“撲湯蹈火,在所不辭,在下等願為殿下效死命。”表忠心的時刻誰也沒落下,這個時候不表忠心,那要什麼時候表忠心了。就只有張陽一個人還在一旁傻傻的不敢相信,自己這麼簡單的要跟著這群人去搞政變了?
“叔寶、知節,這兩天城外的兵馬就該能集結完畢了吧。三日後巳時,皇帝在皇宮內宴會之時,到時候就你們兩個人代表秦王府去參加就好,到宴會開始之後。到時候隨便找個藉口告退,相信他們那時候也是不會攔你們的。”
“遵命!”兩人高聲應答,但是其中秦瓊卻是欲言又止,在後世歷史上秦瓊有無參加玄武門之變一直是個謎,是頗有爭議的。只有在《舊唐書》中有記載了他是參加了的,而在其他史書中全部都沒有記載他去參見玄武門之變,而且以他的功績在玄武門之變後所受的封賞卻少於其他武將。
經過觀察了這麼多日,張陽卻是發現秦瓊並不能算是秦王李世民的死忠,而只能是算作是唐朝的死忠,或者可以說他忠誠的物件是唐高祖李淵,只是在繼位人的人選上選擇的是秦王李世民而已。換句話說秦瓊就是介乎中間派到秦王派之間,但是比較靠近秦王派而已。
“叔寶,若是父皇還在,你覺得我大哥到最後真的還能爭得過我麼?”事到臨頭,為了讓秦瓊真的歸心,同時李世民也想打消秦瓊心裡最後一個疑惑。
“若是按才選能,殿下當之無愧!”秦瓊現在不是想後悔,而是心裡還有些遺憾而已·,他是忠於先皇李淵的,但現在卻是要剷除李淵立下的繼承者。雖說心裡肯定是屬意李世民的,也是還有點彆扭不舒服的。
“叔寶,知道麼。就因為大哥知道他爭不過我,所以父皇才突然駕崩了。你還不懂麼?今天我就讓在座的人都知道,我們要做的是並不是要造反,而是要撥亂反正,李建成亂臣賊子,弒父奪位,難道我們應該放任大唐江山在此等不忠不孝的人手中麼?”
李世民對著外面喊了聲,“帶進來!”
這時候兩個侍衛從門外帶進來一個身材消瘦,身著道袍,但是一身狼狽,道冠也不知道丟到哪去,蓬頭垢面的男子,侍衛一把他帶進來就直接扔到地上,轉身又出去。
“叔寶你去看看這個人是誰。”李世民見侍衛把人帶進來後說道。
秦瓊聽到秦王李世民的這話,他就更加好奇李世民叫侍衛帶進來的這個人是哪個人了,他疾步走過去仔仔細細的觀察起地上的哪個人來,看了一會秦瓊一驚道:“這不是先皇的御用煉丹師,侯大師,侯道長嗎?他怎麼會在這?”秦瓊一臉驚訝的看向李世民
在場的眾人除了房玄齡和杜如晦其他的人聽見秦瓊的話也是一臉好奇的看向秦王李世民,不知道他把這個和皇帝駕崩一點關聯都沒有的人帶來幹什麼?不過還是有人猜到了伊爾,比如像張陽之類的人還是多多少少猜到了一點。
李世民看著大家都是一臉好奇的看著自己,頓了頓,然後慢慢的對侯道長說:“侯道長,你現在能跟我們說說先皇駕崩之前太淑妃在你那都做了些什麼?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