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部分(第2/4 頁)
是想不明白就不去想了,以後有機會再問清楚。
新皇唐太宗李世民剛登基,目前大唐記載有戶二百五十萬,有丁一千八百萬,就是說全國登記在冊的人口目前有一千八百萬人,這還比不上後世一個大都市。(2011年年末,帝都常住人口突破2000萬大關,達。萬人。看吧,這貞觀之治開始的時候全國的人口,還沒未來帝都的人口多。)
這隋唐更替之間的戰爭也太厲害了把。大業二年;編戶達到八百九十萬七千五百三十六;人口四千六百零一萬九千九百五十六。登記在冊的人口直接少了兩千八百萬人啊!就算是期間有沒有登記在冊到處流亡和為收復地區的人口。這隋唐更替間的戰爭使人口減少約2000萬以上!這實在是太殘酷了,怪不得有句名言說得好,寧為盛世狗,不為亂世人啊!!這亂世直接減員一半以上的人,可見為什麼人們會有這句名言流傳了。
接著繼續看下來,張陽都在懷疑,就這基礎,還貞觀之治,我怎麼看到的是一副五胡亂華的情況,可能太過誇張了,但也不是無的放矢,這點人口,而且商業不發達,農業很一般,簡直是還不如後世某個與世隔絕的小山村。
一會之後,杜如晦處理完公務,伸了伸懶腰,對著張陽笑著說:“怎麼樣,看出什麼沒?”
“先生確定這是寫大唐全國的情況,不是某個洲?”張陽開玩笑說。
似乎想不到張陽會這樣回答,杜如晦愣了一下,“除了梁師都那亂賊之外,這些就是大唐全國統計下來的情況了。”
張陽是不可能不知道梁師都,這哥們可是個猛人,只從盤踞山西北部稱帝的劉武周被李世民蕩平後,西北的梁師都無異於失去一堵擋風牆,其處境也就更加艱難了;再加上他的大將張舉、劉旻又先後率部獻城投歸了唐朝,梁師都更為惶懼,趕忙派遣尚書陸季覽前往突厥,遊說新即位的處羅可汗,請求突厥出兵南侵,自己願為嚮導。處羅可汗採納了他的建議,並且制定了五路出擊、合攻大唐的作戰規劃,可是臨要發兵時,處羅可汗卻一命歸天了,這個有可能導致剛剛建立起來的唐帝國四面受敵、難以招架的攻唐計劃由此胎死腹中。
他梁師都隋唐時期沒歸順大唐活得最久的割據軍閥勢力,要等到628年突厥衰亂的時候,唐太宗李世民才會發兵平了他,所以說現在的大唐還不算統一全國。要不是大唐帝國運氣好,現在有這麼穩定都不知道了。
“現在人口太少了,造成地廣人稀,同上時由於農業不振,所以目前的商業不發達,這真的是百廢待興啊。除了五胡亂華就沒有比這在慘的了!”張陽搖搖頭的說。
“確實,你要是坐在我這位置上,你就會知道什麼才叫百廢待興了,這一大堆摺子什麼的,全是要造路建房的,哎,朝廷現在哪有那麼多錢糧啊!”杜如晦嘆了口氣說,大唐的這艘破船要修補的地方實在是太多了。
張陽聽見這話就有點奇怪的問:“目前依小侄來看,現在民眾應該是基本可以得到溫飽才對,這基礎怎麼會如此糜爛?”
杜如晦一臉你還不懂的意思看了下張陽,“飽倒是勉勉強強還能吃飽東西,畢竟現在地方大,無主的土地多的是,只要你肯耕種就有得吃,而且朝廷現在稅賦也不算重。但是溫就不一定了。”
看著張陽一臉疑惑的樣子,捋了捋鬍子,接著問張陽,“賢侄可知國之基礎在哪?”
好歹是後世大學畢業的,雖然是個藝術學院,但這點事情誰沒讀過,張陽不接思索就說出答案,“農!”
ps:求收藏!求點選!求推薦!
084國之基礎
讚賞的看了下張陽,杜如晦接著說,“自古以來都是民以食為天,這吃不飽肚子的話那是什麼事都幹不了的,確實是以農業為重。。《。要說現在大唐農業也算是打下了基礎,雖然還不夠,但也足夠支撐發展商業這些了。你說說看為什麼到了現在整個社會還是這般一潭死水呢?”
張陽搖了搖頭,一副思索的模樣,其實是在等著杜如晦解鎖。
果然看到張陽的表情,杜如晦接著說了,“因為怕!”
“百姓現在怕的就無非是兩點,其一,現在天下初定,大家都害怕再亂起來,所以現在除了糧食,其它的東西他們還都不想去想,也不敢去做;其二了,原因其實也是一樣的,大家現在想的都是抓緊時間多存點糧食,預防為了再發生戰亂。現在整個大唐都是民心思定啊,所以剛好夠吃那是遠遠不夠的,只有讓他們手裡有足夠的存糧,才能帶動其它行業的發展,當整個社會都安定下來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