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部分(第4/4 頁)
來到貳師,這裡果然防備甚嚴,比起敦煌和酒泉有過之而無不及,城堅壁高,戍卒最多,城內秩序井然,進城得一個個得檢查之後才能透過,而且是隻開南北兩門,東西門緊緊關閉。
貳師也是絲綢之路上的必經之地,所以繁華是必然的,雖然不能與樓蘭城相比,但是卻比身毒大夏要繁華得多。
到了貳師城,傅介子見的最多的卻是駱駝,而馬卻很少,按理說,這麼一個名馬之都,駿馬應該比比皆是才對。
城中一律生活起居、衣食住行的店鋪、商號都有,傅介子居然還發現了一家漢朝的貳師聯號,一問之下才得知居然是自己岳父與人合開的。
李商賈引他們到此,對傅介子道:“傅將軍,這裡是我們十路漢朝長安的商賈共同開辦的一家商號,因為漢朝來的東西最吸引人,所以我們就集中在這裡辦了這麼一家商號,幾乎整個貳師城的人都知道,相當於長安的十八里錦鋪。”
傅介子沒有想到這裡的商號都還開上大的規模了,想想也難怪,整個西域都是因為絲綢之路而繁華起來,沒有這等規模也實在難以成事,再看看這家商號的名字,一個兩個牌子,傅介子認識一個漢字的鑲金牑牌,上書:長安魯蘇王聚永絲綢商號。
旁邊還有一個牌子,字歪歪斜斜的,據蘇巧兒說來,也是“長安魯蘇王聚永絲綢商號”。
名字既壞且俗。但是意思很簡單,長安魯、蘇、王三家合辦的經營絲綢的商號。但是這個名字卻很實用,商人不需要什麼錦繡的文章,只要好認實用就行。
傅介子聽他們一說,本來有十幾家商號的,現在才三家聯合,道:“現在還是這三家嗎?”
李商賈道:“傅將軍有所不知,這是十多前年,我們跟老蘇走沙道的時候來到這裡辦起來的,那時候還沒有幾路人馬,因為勢單力薄害怕受到欺壓,所以就聯合了十七路人馬,因為老蘇和老王還有魯大頭的人最多,所以以他們為尊,就起了這麼個名字,反正商人也不看重這個,就這麼著了。”
傅介子知道蘇老爹是第一批踏足西域的,而且規模還不小,只是不知道另外兩家王、魯是何許人也。
進了這家商號,蘇巧兒就一個人蹦躂著跑進去,卻沒有見到蘇老爹,賈老頭倒是見到了,蘇巧兒親親熱熱得和眾人打起招呼來,李商賈和那個姓公冶的也和這裡的眾人吵了起來,大宛是南北絲綢之路的交匯處,而貳師城又是重中之重的地方,所以在這麼個漢人聚居的地方,這一會兒功夫居然有近�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