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部分(第2/4 頁)
出來。
這一路上,漢軍對她也不是很好,只是礙於傅介子的面子不好發話,潘幼云何嘗看不出來,只是一個人走在最前面,她是練過武的,這一路對她根本不算什麼,但是葛妮亞和蘇巧兒就不行了,遇上馬不能行的山路,讓別人拉明顯不好,傅介子只得左手拽一個,右手提一個得趕路,在漢軍之中一時成為笑談。
到第三天中午才趕到貴山城。
這貴山城雖然是大宛國的王治,但是明顯沒有貳師城那麼繁華。貳師城一產良馬,二來是絲綢之路上的重鎮,這貴山城除了防禦工事厲害之後,別的也都平平。
來到貴山城外的河邊,傅介子讓眾人先休息一下,人洗把臉馬喝點兒水。趙雄指著大河道:“頭兒,這便是當年李妃之弟,貳師將軍李廣利攻打貴山城時改挖的河道了。”
傅介子當然知道這個事情,但是別的事情以及葛妮亞和潘幼雲就不知道了,見眾人問起來,趙雄道:“當年先帝派李廣利率六萬大軍攻打大宛國,又在酒泉屯兵馬十五萬為後援,大軍一路過來血洗了輪臺,兵分兩路直接殺到大宛,大宛各路人馬皆不敵漢軍,都自動退回到貴山城死守,李將軍發重兵將貴山城圍住,因為得知貴山城中沒有水源,飲水皆在這條河中,所以就下令士兵們改挖河道,以絕城內水源。看這周圍的石頭、河床,我們現在這個地方,很明顯是河道改道之後才來的。”
別人聽了都沒事,只有葛妮亞和蘇維聽了面色有變,看來以水奪城在漢朝是一項很平常的軍事手段,傅介子水淹高附,實在不是處心積慮。
本來趙雄要說的已經說完,但是士兵們更喜歡聽後面如果血洗貴山城的,都紛紛問了起來,趙雄道:“後來大宛國見不敵,便向西邊的康居國求援兵,康居大軍不斷派出遊騎來探,兇漢軍驍勇,不敢發兵來救,但對漢軍卻是一大威脅。後來貴山城中出現了漢人幫助大宛人打挖水井,所以決水源這一舉動就失去了作用。後來城中大宛人內亂,有些膽小的貴族殺害國王出城投降,說國王的人頭現在在這裡,藏起來的汗血馬也讓放出來漢軍自己挑選,只要漢軍不再攻打大宛國就好,如果漢朝執意進攻,那麼康居的軍隊會來救,而且他們也誓死守城,殺死所有的汗血馬,與漢軍抗戰到底。李將軍想到康居人和大宛人一同對抗,漢軍可能會僵執在這裡,而且貴山城有水了一時也攻不下來,所以就答應了,從大宛國選了最好的馬數十匹,良馬三千匹,並另立國王這才班師回朝。”
趙雄說到揚眉吐氣的地方,不由有些意氣風發。
傅介子對李廣利本來沒有什麼好感,此人不體恤士兵,而且那一仗如果沒有漢武帝的極力支援,他根本就驘不了。趙雄這麼說他也不去反駁。
人馬歇息得差不多了還沒有進城就見到城裡面殺出一支人馬在,總數在三百人左右,看上去殺氣騰騰的直撲漢軍而來。
眾人大驚,傅介子忙讓大家小心,自己打馬迎了上去。
傅介子打馬上前,說明了一下自己的來意,不料語言並不相通,這時蘇巧兒也打馬上來,道:“傅大哥,他問我們從何而來,為什麼還帶有軍隊。”
傅介子知道蘇巧兒是個翻譯高手,道:“你告訴他們,就說我們是漢朝天子派來的,與之前進入貴山城的漢朝人是一路的,並無惡意。”
蘇巧兒如實傳譯過去,傅介子本想他就這麼放自己進去了,沒想到防範的還挺嚴,那人讓他們在此等一會兒,派人進城去問了一下情況,過得一會兒,城中飛馬趕出一騎,正是陸明。
傅介子大喜,與陸明說了一下,陸明向那個守備說明了一下情況,那人才放眾人進城,而且似乎對漢人頗有敵意。
傅介子與陸明進城,陸明沒忘了逗一逗蘇巧兒,這似乎是漢軍養成的習慣。
陸明道:“將軍,霍小將軍已經進了宮,現在還沒有回來,已經面見過一次國王了,可是國王只肯送出十匹汗血馬,霍小將軍這一次又進宮交涉去了。”
傅介子道:“十匹好歹是少了些,這一回倒是要讓霍儀吃了些苦,和這些人交涉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們預想的是好馬一百匹,良馬五百匹。這大宛人太扣門了。”
傅介子話雖這麼說心裡面卻著實是好笑。他們這一次來只帶了一些意思意思的銀錢,明擺著就是白要大宛的良馬,大宛國自從漢朝離開之後又發生政變,答應每年向漢朝進貢兩匹汗血馬,漢朝因為攻打匈奴而國力大減,漢武帝不得已才答應。如今來要百匹汗血馬實在是有些困難。
陸明道:“將軍你是不是要去宮裡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