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0部分(第4/4 頁)
專利技術全都是美國的奔騰,amd,或者是高通那麼幾家企業壟斷著,而生產則是有日本的尼康,韓國的三星,或者是寶島的富士康,或者臺積電這樣的企業來代工。
而至於華國,作為後世最大的電子裝置市場,在晶片這一塊兒,卻就是一個加工空白。
咱們生產晶片的能力,可不是一般的弱,儘管後來也有國家牽頭,成立了一個xx微電,但是那家公司所能夠生產的光刻機,平均要落後尼康的兩代,甚至比寶島的光刻機,也要落後一代的水準。
而在十幾年之後,華國最大的進口產品,其實已經不再是能源類的石油了,而是各種晶片,每年華國從世界各地進口的晶片,光是在這上面花的錢就要高達數千億美元之多。
這麼大的一塊蛋糕,李逸帆當然想要咬上一口,不過晶片的生產科不是那麼簡單的,你想要生產晶片,那你首先就要有合格的光刻機。
而這一次,李逸帆就打算從這方面下手,既然尼康,佳能他們不願意把他們的最好的光刻機,賣給咱們,那咱們就直接下手從他們這裡弄好了。
先弄個幾臺回去,直接拆了再說,反正這玩意,咱們拆得起。
“那好,既然光刻機這麼不好搞,咱們在說說其他的,還有工業機器人你覺得怎麼樣?三菱電機,安川電機,不二越,還有日本電裝好像和三菱財閥都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吧,從他們哪裡弄一些工業機械人的資料怎麼樣?這次我不要機器,只要一些研發資料。”
李逸帆繼續轉換話題,現在那高精密度的機床,還有尼康的光刻機,都已經被他放到了一邊,有轉過頭開始說工業機器人。
要知道在工業機器人方面,日本也是數一數二的強國,後世當華國進入擴張期的時候,全國每年需要進口大量的工業機器人,而這些工業機器人,幾乎全部是從日本進口的。
安川電機,三菱電機,等等可都是華國那些工廠的大供貨商,每年他們光是靠這些機器人就能從華國撈走數以百億記的美元。
而這一次,李逸帆當然也想來這裡搞點事,他也知道,想要從日本人手裡學如何製造並設計這樣的工業機器人,肯定不現實。
但是卻不妨礙,自己從他們手裡偷師不是。
而小林信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