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反應各一】(第1/2 頁)
此時中國最具影響力的經濟類報紙,當屬《經濟日報》和《工商時報》無疑。
前者更傾向於報道國企,後者更傾向於報道私企。
也正因如此,在民營企業繁榮發展的時期,《工商時報》也隨之暢銷,並從1996年開始再度騰飛。最鼎盛時期是1997年和1998年,《工商時報》被形容為“一紙風行”。因為這份報紙在改版後,經常報道民營企業家的故事,普通老百姓也喜歡看那些財富神話。
換成去年,樊馨曼的文章,根本不可能刊登在《工商時報》上邊,因為她對工商經濟屁都不懂。至於什麼“中國MBA教育第一人”,也不可能出現在這份報紙上,因為這是隸屬於全國工商聯的嚴肅刊物。
現在可以了,剛剛改版後的《工商時報》,甚至還留有副刊版面。你寫散文都能發表,只要跟工商經濟沾邊,並具備可讀性就行。
樊馨曼的這篇文章,就有些散文的味道。
準確的說,這是一篇“通訊”。不瞭解這種文體的朋友,可以回憶一下《誰是最可愛的人》,那就是專門報道志願軍戰士的通訊。
開篇便是“我”在咖啡廳見到宋維揚,然後展開一段添油加醋的對話,以此來體現宋維揚在生活中的鮮活形象。接著又轉場到MBA班,年紀輕輕的本科學生宋維揚,給那些平均年齡比他大10歲的工商碩士講課,就連復旦管理學院的資深教授都來旁聽。
教授和碩士們,被宋維揚高超的學識水平、尖端的學術思維,給徹底折服,每隔五分鐘就自發響起熱烈掌聲。
文章詳細講述了宋維揚對MBA教育定義的三重境界,還把韓愈的《師說》弄進來,簡化為“傳道”、“授業”、“解惑”三個標準。大談特談中國和世界MBA教育的差距,而宋維揚已經是世界級水準,又以此來詮釋喜豐公司的成功絕非偶然。
捧上天了!
順帶著把中國的工商管理教授們給踩了一腳。
事實上,樊馨曼連MBA到底是啥都搞不清楚,只瞭解大概含義,她使用“通訊”文體則完美規避了這個弱點。
恰好,中央正在為國企改革絞盡腦汁,竭力想要提高國企領導的專業能力。於是國經委和教育部決定明年把國企領導送去讀MBA班,這玩意兒要提前造勢,因為絕大部分國企領導根本沒聽說過MBA。
報道宋維揚的這篇文章恰逢其時,算是為宣傳MBA打前站,不管怎麼吹,都屬於政治正確。
不但如此,《工商時報》的副總編還親自寫文章,從專業角度詳細介紹MBA的相關情況——實在是樊馨曼的文章沒有乾貨,讀了只記住宋維揚牛逼,記不住MBA到底是啥。
兩篇文章合在一起,就表達出這麼個意思:宋維揚很牛逼,MBA也很牛逼。宋維揚之所以能成功,就因為他懂MBA。水平不足的國企領導和私企老闆們,都快去讀MBA吧,學成之後必能帶領企業走上新的臺階。
……
花都,機場。
剛從加拿大飛回來,又準備飛去蓉城的牟其中,已經在候機室把《工商時報》看完了。他對小姨子兼秘書夏宗偉說:“宋維揚這個小夥子,還是很有思想水平的。但他歸納的這四種企業家精神還不全面,應該再加一個‘胸懷’。有大的胸懷,才能做大的事情。真正的企業家,應該胸懷天下,否則就只能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上小打小鬧。”
夏宗偉哭笑不得:“姐夫,你就別談什麼胸懷了,先考慮一下怎麼跟公安解釋吧。”
牟其中已經犯事兒了,經濟問題很嚴重,公安機關正在調查當中。他在加拿大的時候,就接到了秘密訊息,朋友勸他別回國。但他還是回來了,一回到深城,立即被限制出境。
“我解釋什麼?我又沒犯罪,誰也沒理由抓我!”牟其中自信滿滿道。
夏宗偉建議道:“姐夫,不如你也去讀MBA,躲在學校裡避風頭,公司的事情可以交給我處理。”
牟其中笑道:“學校裡的那些教授,根本沒資格教我,我去教他們還差不多。”
“唉!”夏宗偉只能深深嘆息。
年輕時候的夏宗偉很清秀漂亮,她此時才26歲。未來,她將跟著牟其中一起坐牢,出獄後也一直幫牟其中打官司,苦苦守候姐夫十六年,反倒是她的姐姐跟牟其中大難臨頭各自飛了。
……
海爾。
張總只大略掃了一遍《工商時報》,然後該幹嘛幹嘛。他不太懂什麼叫MBA,但他有資格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