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第2/4 頁)
導幹部的搖籃。
王通通陶醉了,自我感覺滿足了一把,這真是周瑜打黃蓋,願打原挨。
拾柴活動。
到了冬季,給學生熱飯需要材草,晚上住宿火炕需要材草,材草來源的問題擺在了學校校長的議事日程,總不能讓房東拿材草給學生燒炕吧,再說老百姓的材草也有限,青黃不接屢見不鮮。
於是校長布停課兩週,開展備戰用材拾荒活動。
不輪成績論英雄的年代,“上課”和“停課”只是文字上的寫法,讀法不一樣,其它都一樣,校長就有權停課,不像現在某些馬屁精,屁大點事就往上報,一天聞不到上司的汗臭就飯不能食,覺不能寢。
當一名合格的校長還是有條件的,一要根紅心紅,二要立場堅定。
“根紅”就是祖宗幾代都是無產階級,不能和國外敵人有聯絡。“立場堅定”就是不能和階級敵人站在一條道上,要劃清界限。
貴子不是初中生,也不是外村來校住宿學生,但全校實行的停課拾柴活動照樣得參加,因為你是學校的一員。
班主任安排班裡兩名學生負責留守過秤,也就是拾來的柴草要在秤上秤一秤記錄一下重量,每天公佈一下拾柴的數字。
班級最後要搞評選,選出前三名進行獎勵。
所謂的獎勵也就是精神獎勵,一二三名各一張印有花紋的獎狀,獎狀正面頁首處一般是五星紅旗之類的裝飾,獎狀的內容為:xx同學在學校組織的拾荒檢柴活動中表現突出,成績顯著,以此獎勵云云。
雖然這種精神獎勵比不上現在的物質獎勵,但是能拿到這種獎勵名額也是有限的,拿到的照樣樂的屁顛屁顛的,拿不到的只能等明年再接再厲了。
機會每年只有一次,不像現在某些人,為了達到某些目的提到的那樣,有機會就上,沒有機會創造機會也要上,這種機會個人是創造不了的。
留守人員得具備兩種條件才能擔任,一是老師比較信任的人,二是身體條件比較差的人。
身體條件差的學生亦無需像現在某些被國家照顧的人員那樣,兜裡隨時揣個小本本,用著時拿出來一晃,內容千篇一律,xxx因某種原因喪失體力勞動,被…………云云。
只要你完成兩件事情就行,一要把秤把好,你得識秤,知道桿秤上星星槓槓代表多少斤,至於多少兩就不要考慮了,又不是秤黃金。二要把撿來的材草堆放好,不能過完秤就萬事大吉。
蘇蘭蘭是留守的女生,人長得小巧,但比較靈氣,嘴皮子不笨,能說會道,身子骨軟的像條蛇,是文藝宣傳隊的成員。
蘇蘭蘭在三十公分高的凳子上,腰往後彎能用嘴能將放在地上的碗叼起來,有點雜技演員的身體細胞。
這與拾柴不是一股勁兒,畢竟拾柴得揹著草框走來走去的,一天還還不知來回幾趟。
傍晚時分,天漸漸變黑,那時沒有電燈照明。
“王利坤——”王興華在喊。
王興華是貴子所在年級的班主任。
“到!”王利坤乾淨利落的答道。
“過完秤把房間柴禾堆一下”。
“明白”。
王利坤正在從筐裡往柴堆上掏柴禾,聽到老師叫他,不敢怠慢,放下柴筐立即從事。
才三天的功夫,柴草就堆滿半個教室。
這是一間七十餘平米的閒置舊教室,所有的門窗經過多次的維修,早已面目皆非。
牆皮斑駁淋漓,房頂的葦箔多處已不復存,露出頂層瓦片,好在不漏雨。
這間房子蓋得很早,比貴子年齡大幾倍,詳細數字無人問津。
王利坤一陣猛堆,將柴草堆到兩米多高,累的汗流滿面,氣喘噓噓。
王利坤拍打著身上的塵土,看到兩名留守人員在打掃院子,心想,看樣子要準備回家了。
此時此景,王利坤腦海閃出一個念頭。
他脫下上衣,套在一人高的木棍上,下面斜插入草堆,衣服塞滿軟草,整出人型。
衣領上面扣上牆角放置多日的廢舊籃球,籃球上面系一條白色的毛巾,經過整形,活脫脫的鬼屍誕生了。
蘇蘭蘭打掃完院子,拿起桿秤和掃把走進教室……
哇哇的叫聲,伴隨著驚魂未定的她又衝出教室……
第二天,王利坤被王興華狠狠的批了一通,罰站兩小時。
………【第十三章 熱愛勞動】………
第十三章熱愛勞動。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