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部分(第1/4 頁)
趙容熙預想到她可能會像前朝很多人那樣勸他遷都,但沒料到劉海月一開口確實截然相反的觀點,倒是令他大出意料了。
“為何不能?”
“妾之妄言或有不妥,還請陛下先恕我無罪。”劉海月抿唇一笑。
趙容熙哈哈笑道:“好,恕你無罪,講罷!”
劉海月娓娓道來:“先前妾聽陛下所講,象州總兵關德海迎戰北蠻,各有勝負,先前已經漸漸遏制住北蠻人的攻勢,情勢大有好轉,而永州總兵吳煒盛亦是難得的將才,以區區五萬守兵,便能抵擋得住羌國與叛軍,如今雖說形勢不容樂觀,但並非就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貿然遷都,不僅於陛下聲譽有損,而且容易讓敵軍覺得我大梁膽怯了,如此未戰先敗,人心潰散,實乃兵家大忌。”
趙容熙挑眉:“想不到愛卿還懂兵法?”
劉海月垂首:“妾這是班門弄斧,讓陛下見笑了。”
趙容熙搖搖頭,喝了口茶,長舒一口氣:“你這可不是班門弄斧,朕看你的見識就比朝堂上那些人強多了,可笑那些人飽讀詩書,竟然還比不上朕後宮的一個嬪妃!”
他心中甚為鬱悶,不知不覺就把心裡話都說出來了:“其實朕的想法與你一樣,遷都之事大不可為,就算北蠻人或羌國人真的打到京城也罷,大不了朕就自殺殉國,也不算辱沒了我大梁列祖列宗的臉面,如今仗都未曾分出勝負,只不過因為猝不及防而連輸幾場,就把那些人嚇得屁滾尿流,我大梁讓這些官員來管理,實在是誤國誤民!”
劉海月心道這話如果傳出去,人家不會怨怪皇帝,卻定要以為我才是那個慫恿皇帝留下來的禍國妖女了,便出言勸道:“陛下息怒,不管是遷都還是留守,本意上都是為了陛下,為了大梁的社稷著想,大家的想法無可厚非。當此非常之際,大梁還須上下一心,共同拒敵才是,長久不決,必然引發朝臣爭執不下,久而久之,反倒越發離心,還請陛下早作決定才是。”
趙容熙頷首:“你說的不錯,朕確實應該表態了。即使是情況再惡劣,朕作為皇帝,也斷沒有棄臣民於不顧,自己逃走的道理!”
其實皇帝心裡早就有決定,他也不是因為聽了劉海月的話才改變主意,應該說,劉海月的話,讓他找到同盟者,更加堅定了信心。
劉海月拜道:“陛下英明,妾定與陛下共榮辱,同進退!”
不趁著這個機會多說點漂亮話,更待何時?
趙容熙聞言果然十分感動,握住她的手將她扶起來:“海月之於朕,如長孫皇后之於唐太宗!”
劉海月忙道:“妾不過一嬪耳,怎敢自比長孫賢后,妾惶恐之至,陛下過譽了!”
趙容熙笑道:“怎會過譽,你當得起!”
他心中有了決定,心情自是大好,隔日便透過內閣以邸報的形式下發旨意,表明自己作為九五之尊,更應以身作則,坐鎮京師,決不會棄臣民於不顧而南遷,遷都之事不得再議,若再有動搖軍心者,一律以禍國罪論處。
這道旨意下來,自然有很多人不以為然,甚至暗地裡嘲笑皇帝固執,但是封建社會天子一言九鼎,現在又是非常時刻,軍令如山,在皇帝當真斬了兩個執意上疏請求遷都的官員之後,這股呼聲漸漸平息了下來,雖說京城不少富商仍舊攜老扶幼頭也不回地往南方奔,但是平民老百姓看到皇帝竟然不走,也就逐漸安下心來,在上京府尹和京城禁軍的協力下,又揪出不少打算趁亂宣揚謠言的細作,京城慢慢恢復往日的秩序,縱然前線依舊吃緊,但是大家起碼不像之前那樣無頭蒼蠅似的惶惶終日了。
情勢似乎正慢慢地向好的方向發展。
十月三十,永州總兵吳煒盛棄永州而退至潯州,誘敵深入,並與前往馳援的康王會合,趁羌國軍隊剛剛佔據了永州,並且與瑞王所率領的叛軍發生衝突之時,一舉偷襲永州,並打敗羌軍,成功奪回永州。
十一月初一,永王被押送至京城,皇帝當眾宣佈其叛亂罪狀,將其押入天牢,容後處置,並且昭告天下,凡有脅從叛軍卻願棄暗投明者,朝廷一律既往不咎,並給予優恤。
十一月初五,象州總兵關德海再次擊退北蠻騎兵,象州得以保全,而且關德海正在整軍準備化被動為主動,對北蠻人發起攻擊。
就在這一片大好形勢之中,眾人的心逐漸安定下來,勝利的曙光彷彿就在眼前,大梁終究是天下最強大的國家,大部分人心中都是如此想的。
那些原先堅持要遷都的人也消聲了,象州捷報傳來的時候,趙容熙高興得大笑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