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太皇太后就是不死(60)(第1/2 頁)
建元帝顯然聽出了桑弘羊的言外之意,仔細思索了一會,也覺得這確實是他以前從未想過的方向,但好像有點道理,就如同他和他父皇,以及皇祖父都不願意揹負忤逆和不孝之名,所以很多事並不敢在太后,或者太皇太后健在的時候做,只能等她們薨逝了再去進行。 這從某種意義上來講。 應該也能算是被迫為之吧。 而他皇祖母這些年,確實一直在做為國為民的事,不管是不是與他作對。 最終結果的確是為了百姓民生。 不過建元帝還是覺得,光以現在的情況來看,依舊不夠,所以很快便跟桑弘羊等人商量起了更進一步的計劃,就是提前宣傳,幫他皇祖母建立一個更加完美,能為國為民,不惜一切的形象。 相當於將白聖架起來。 把她往完美聖人的方向吹。 世人總是這樣,一個劣跡斑斑的人突然做了件好事,那叫棄惡從善,一個光輝偉正的善人做了件沒那麼壞,只是稍微有些自私的事,就有可能被萬人唾罵,甚至覺得對方先前種種都是偽裝。 而且這麼做,對建元帝而言。 不管白聖怎麼選,他都有好處。 如果白聖選擇同意,並且將西域商道拱手相讓,那建元帝得到的好處,當然就是西域絲綢之路未來的所有利潤。 如果白聖選擇拒絕,甚至於發動反擊的話,那麼就會遭受這種完美形象破碎的反噬,雖然不至於被萬人唾罵,但原本的形象和聲望,肯定會有所降低。 對建元帝同樣有好處。 至少不用擔心他皇祖母威望太高。 隨著計劃敲定,接下來當然就是迅速執行,與此同時,白聖則是已經收到訊息,知道了朝堂上發生的所有對話。 並很快也明白了儒家的深意。 以及清楚這是儒家的反擊。 剛開始她確實有些糾結,糾結於要不要動動,不然她這孫子真以為自己好欺負了。至於完美形象問題,別說她本來就不在意了,即便她在意,白聖也有的是把握透過報紙,以及小說家等渠道輕鬆扭轉,建元帝和儒家現有的那點操縱輿論手段,跟白聖比簡直就是搞笑。 純屬關公面前耍大刀,班門弄斧。 但隨著兩天後一個新訊息傳來,白聖最終還是決定不出手,她打算順水推舟的讓建元帝等人以為他們成功了,等他們自以為勝利後,再透過其他手段讓他們逐漸步入絕望,那樣不更有意思? 之前她沒什麼底氣這麼做。 可收到新訊息的她,有底氣了。 …… 之後的一段時間裡,一切順利的讓建元帝和儒家莫名有種做夢的恍惚感。 但畢竟一切都在按他們的計劃進行著,所以他們倒也沒覺得太皇太后會有什麼後手,只覺得可能是他們計劃比較完美,完美的拿捏了太皇太后的軟肋。 各地諸侯王和列侯倒是有意見。 而且也確實有努力阻止,抗爭。 但對於如今手握擊敗匈奴雄兵的建元帝而言,除非這些諸侯王和列侯聯合起來,起兵反抗,否則根本不足為慮。 而他們彼此又哪那麼容易聯合。 當年七國之亂都沒能統一意見! 所以不管後期那些諸侯王和列侯會不會完美執行政策,會不會私底下依舊偷鑄錢幣,但至少政令是推進了下去。 負責執行的官員也迅速安排上。 太皇太后那邊更是都不需要他們威脅,就停止了對外貿易,不僅停止了對外貿易,還將很多工坊停了,在依舊堅持發工資的同時,要求他們學習,將平時工作的時間全部用來學習專業知識。 反正也沒辦法進行對外貿易。 生產出來的那些東西賣給誰啊? 索性直接把工坊停了唄。 但白聖也清楚,未來不可能一直不開工,更不可能把所有人都開除,所以她便索性趁停工的機會,搞一次工人專業素養大提升,掃盲的同時,順帶著讓他們再學一些專業知識,以前是既缺老師,也沒有比較好的上夜課條件,最重要的是,白聖不好強迫他們去上夜課。 現在好了,停工,工資照發,要求他們上課,誰還能拒絕或者有所不滿? 而且最早的一批,白聖專門培養的各專業學生,正好今年畢業,讓他們過來給工人們講課,也能算另類的培養感情,更方便他們日後搞研發,領導生產的時候,調動工人協助,同時還能避免工人協助的時候,彼此交流不暢,不能理解一些較專業的名詞或者先進技術。 可以說白聖旗下所有工坊,或者說目前所構建的工業體系,都能借著這次機會,加快升級以及更新迭代的速度。 至於白聖哪來不賺錢,還白髮工資的底氣,那當然就是因為前段時間她收到的那個,海外金銀礦出產的好訊息。 每年幾百萬兩白銀,加上幾十萬兩黃金還是有的,有這麼一份收入在,白聖就算以後再也不經商了,都沒問題。 賺錢哪有直接挖錢來的快。 而且這僅僅只是目前找到的幾個金銀礦的出產,未來如果不出意外,在境外找到的金銀礦數量,只會越來越多。 在白聖不慌不忙,給自己旗下所有工坊工人上課的時候,三種變法措施也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