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部分(第3/4 頁)
,果親王世子主動請纓做紅媒。禮賢下士,必有所求。
迎春挑眉抿唇,看來果親王世子妃是真心誠意想自己投誠了。想要依靠自己替他們做主,正本清源了。
四月初七送嫁妝,送妝奩的隊伍出了英親王府,整整繞過十條街,頭一抬進了榮國府,後一抬還在英親王府庫房沒有抬出門。
說是十里紅妝,一絲兒也不誇張。
四月初八,黃道吉日,宜婚嫁。
婚禮當日,榮國府高朋滿座,喜氣盈門,不說榮國府紅彤彤,整個榮寧街都掛滿了紅色燈籠。
據說這一日寶玉一襲紅杉,一騎白馬,出盡了風頭,一時間破碎了無數千金的芳心。
這一日,黛玉如願嫁給了寶玉,給他們千古愛情悲劇畫上了句號。
迎春身在宮闈不能隨意出入,讓人賞賜寶黛四樣賀禮:一柄羊脂玉的玉如意,一株紅寶石榴樹,一棵翡翠竹盆景,再有一對暗含寶黛名字的墨玉大雁。
迎春的賞賜,掀起了婚宴的高潮,特別是賈母將四樣賞賜供奉在喜堂之上,供所有賓客觀摩。
賈母別出心裁,允諾讓婚宴中未婚小姐可以親手撫摸皇后賞賜,沾沾福氣。
這一日許多閨閣女孩兒輾轉難眠,只覺自己玉手沾滿了福氣,更有許多靈巧女兒,用自己最心愛的絲帕子包裹起右手,隨後小心翼翼摺疊收起,一如收起滿手福氣。
迎春當然不知道自己賞賜曾經惹起這等瘋狂之舉。
第174章
三日之後,黛玉作為英親王府義女,不僅要回王府,夫妻們還要進宮謝恩,叩拜義祖母太后娘娘與皇上大伯。
寶玉身為郡馬爺,太后娘娘孫女婿,也要隨著妻子黛玉進宮認親,叩拜太后娘娘這個太嶽水大人。
元春在寶玉成婚當日就當著迎春哭了一回,說道:“可憐見的,林妹妹進門,多大的喜事兒啊,只可惜了,林姑媽早逝,一個婆婆卻是個靠不住的,咱們姐妹們都陷在這個見不得人的地方,想要囑咐他們幾句也不能夠。”
郡馬雖然跟元春雖是嫡親姐弟,卻屬外男。
迎春身為皇后,天下人即為子民,見見兄弟倒也無妨。
元春就苦了。
倘若早先的時候,她還受寵,要見兄弟也不難。如今乾元帝不待見元春,若非迎春居中周旋,元春面君的機會也沒有,這話元春在乾元帝面前嘴也不敢張了。
元春雖未明說思見寶玉,迎春焉能不知元春的心思呢!
不說元春好些年沒見過寶玉了,只說王氏瘋瘋癲癲,家中無人主事,身為長姐的元春實在放心不下,藏了一肚子話要叮囑寶玉。
這事兒其實不難,只需迎春召見他們夫妻的時候邀約元春即可,無賴是迎春暗示乾元帝好幾次,乾元帝都做裝聾作啞,不接話題。
顯然是元春當初為了寶玉偷窺聖意餘怒未消。
迎春因此也不好公然違拗乾元帝。
左右為難之下,迎春只得暗地求助太后娘娘。迎春備述元春當年跟寶玉半母之情,深宮寂寞,思念兄弟之情。
太后娘娘一來寵愛迎春,從來不從駁過迎春的面子。二來,三月初,迎春封后,大赦天下。
甄家在第一時間回到京都。
太后娘娘這才知道,甄家外放並非升遷,乃是犯罪被貶謫,當初受了徐家連累,家財蕩盡,這些年全靠著迎春私下接濟照顧,一家子才無病無災,骨肉團圓。
太后娘娘得知原委,雖然嘴上沒說什麼,心裡卻對迎春十分承情。
將心比心,太后娘娘很能體諒元春思念兄弟之情,笑道:“這有何難呢,皇后與貴妃都是郡馬血親,皇家規矩再大,也沒有斬斷親情手足的道理。再者,按照英親王論,賈探花算是皇家的女婿,亦是自家人,一家人理該見見面,認認親。皇后你安排就是了。”
迎春起身一福身:“多謝母后體諒,此事原本不該打擾母后,只是貴妃從前做錯事情,聖上餘怒未消,故而,”
太后娘娘頓時了悟,思慮乾元帝彆扭心思,太后一笑:“嗯,我說呢,這宗小事何須奏報呢。”旋即,太后傳旨:“來人,命貴妃元春到寧壽宮伴駕。”
一時,黛玉寶玉進宮,夫妻雙雙穿著大紅的品級服飾,二人一般的眸如墨玉,粉面翠眉。妻子身姿窈窕,眉眼如畫,秀麗嫵媚。男兒英俊挺拔,玉樹臨風,真正一對璧人。
二人雙雙下拜,口稱太后千歲。
太后娘娘一如賈母,最是喜愛漂亮孩子,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