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部分(第3/4 頁)
向直接翻越秦嶺根本不可能。因此左路縱隊只能選擇在秦嶺西側餘脈的鳳縣走陳倉道,然後佔領寶雞,繼而攻佔咸陽,這條路線幾乎是繞了多半個圈。
風雨過後,騎在馬上的何猛脫掉雨衣問道:“前面是什麼地方?”“報告副司令,前面是寧強。”一名作戰參謀回答。“前鋒部隊什麼時候能到達漢水?”“大約黃昏!騎兵旅率先出,估計中午能到達洋縣西南地區,然後回頭包抄漢水。”何猛示意加快行軍度。拿下漢水小菜一碟,關鍵是不能讓清軍逃跑,暴露北伐軍的行蹤。
大約是午後3時左右,du ;1i騎兵旅一個團在漢水與洋縣交界處的地方,遭遇了清軍。防守漢水的清軍大約3千人馬,其最高指揮官是一位總兵,這傢伙聞聽北伐軍到來,驚慌失措立即棄城率部逃跑。這位總兵哪裡想到,北伐軍的騎兵部隊先鋒團早已經候著正著。
“哈哈!漢水的清軍果然逃跑,弟兄們!分散兵線包抄上去。”北伐軍對於清軍作戰,無論在心理上、自信心上都高高在上,況且對付前綠營兵更是不在話下。騎兵部隊立即分散兵線包抄上去。西路兵團騎兵旅胯下騎得戰馬,是在安南繳獲的法軍戰馬,戰馬身軀龐大。騎兵將士抽出馬刀,熠熠生輝的馬刀配上高大威猛的戰馬,那氣勢足以讓清軍膽戰心驚。
清軍現北伐軍的騎兵部隊立馬懵了,清軍總兵知道自己跑不了了,明智的選擇了投降。戰鬥還沒開始就結束了。騎兵團長接收了清軍總兵的投降,恰在此時,騎兵旅兩個團趕到戰場,威武雄壯的騎兵隊伍,讓投降的清軍士兵後脖頸直涼,紛紛慶幸自己選擇了投降。
漢中史稱漢文化的祥地,位於漢江沖積平原。該城大概建於秦朝,歷史悠久。漢中北有秦嶺做屏障,阻擋了寒流的南下,南有大巴山虎踞,形成漢中盆地。這裡是南北氣候分界線,江河分水嶺,四季分明,氣候溼潤,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是陝西糧食的主產區。
北伐軍拿下漢中盆地,對於ri後大軍的糧食補給至關重要。先頭部隊兵不血刃佔領漢中,何猛率領指揮部到達漢中已經是次ri臨晨,先頭部隊再次開拔,並向鳳縣挺進。瞭解了所有情況後,何猛決定在漢中逗留一天。漢中盆地是產糧區,ri後大軍的糧草需要這裡籌集,因此何猛親自召見了漢中知府。
何猛沿用北伐軍的慣有做法,繼續使用前朝官員,目的就是迅安定。坦率說漢中這位知府巴不得北伐軍來,因為此人早已經瞭解北伐軍的政策,該知府見到何猛便主動表白,到省去了何猛的廢話。何猛要求這位知府全力籌集北伐軍的糧草,同時留下一支後勤團。軍事行動是主旋律不能耽擱,次ri何猛率部繼續啟程。
兵出秦嶺所面臨的最大困難就是旅途的艱幸,主力部隊沿著秦嶺南麓的官道向鳳縣挺進。炮兵部隊、後勤部隊包括各種輕重,在山道上緩慢行進。何猛騎著戰馬望著險峻的秦嶺心裡暗忖:我要是清軍主帥,就在這裡佈防一支部隊,居高臨下實施阻擊,那嘛己方的部隊,恐怕很難過去。
何猛自嘲的搖搖頭,為自己的假設可笑。行軍是枯燥的,尤其是部隊行進緩慢,更讓人有昏昏yu睡的感覺。出征前為了緩和後勤部隊的壓力,要求每名士兵都要攜帶半個月的口糧,因此士兵們身上除了必要的裝備、行李,還多了一條米袋子,可想而知部隊的行軍度會是什麼樣子。
部隊行軍慢無所謂,關鍵是大軍的隱蔽xing,這一點尤為重要。鳳縣沒有清軍一兵一卒,而且是一座邊遠的小鎮,因此不用何猛格外cao心。何猛打時間,開始搜尋資訊。忽然想起妻子的來信,忍不住從懷裡掏出信再次檢視。妻子來信述說,成都一別不久,現自己懷孕了。
妻子說自己順利生下了一個兒子,已經有一歲了。兒子很可愛,大大的眼睛長的極像何猛。信中還說,婆婆千里迢迢從湖南老家來到昆明,婆媳相認團聚。目前婆婆照料兒子,她正在一座護士學校學習。母親到了昆明並享受兒孫之樂非常高興,何猛心裡感覺熱呼呼的。
最後妻子勉勵他多多殺敵,不要惦記家裡。雖然妻子在信中寫的很平淡,但何猛能感覺妻子那份濃濃的情意。何猛又看了一遍信,戀戀不捨得揣進懷裡。次ri早晨,何猛接到前鋒部隊稟報,鳳縣被順利佔領,前鋒部隊一部開始向寶雞挺進。
第2章 兵出秦嶺2
常言到蜀道難難於上青天,僅大巴山通往漢中的通道就十分險阻。好在北伐軍一年來有效的控制了大巴山通往漢中至關中的金牛道,米倉道、荔枝道。冷一飛攻佔四川后,立即派兵控制了巴山蜀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