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部分(第4/4 頁)
不居其薄;處其實,不居其華。
硬作翻說,便是勸人腳踏實地地佔足便宜,不能無根無本地圖個表面光鮮。
錢逸群原本只想起個別號,不讓人成天把他姓名掛在嘴上。雖然有心人總能從雞毛蒜皮蛛絲馬跡裡找出隱藏極深的本尊,但披件馬甲總是多一些掩護,讓一些不明真相的人有力無處使。
之所以想到了“厚道人”這麼個雅號,純粹是與自家姓氏的同音字——“前”相對。
將這別號與老君聯起來解讀的,還是陸小苗。
這孩子對於經典可說是過目不忘,而且天生靈氣,總能在不經意間甩出幾句應景的來。上真觀的道人們對於木道人離開雲遊並沒有什麼感觸,只有趙監院有些失落。
錢逸群每rì仍舊去藏經閣抄寫經文,直到有一天,上真觀的甄道士來找他,對他道:“師兄,明rì起你不用來抄經了。吳縣有個大財主,把茅蓬塢的地買了下來,說是舍給你家蓋道觀了。”
“抄經與那地有什麼關係?”錢逸群好奇道。
“你弗曉得哉?你師父用抄經來換那邊的地租,因為是道門一脈,同樣吃祖師爺的飯,也就不拘多少讓他住了。”甄道士是上真觀的客寮,屬於高階管理人員,在此掛單修行十餘年,對於道觀的典故信手拈來。
錢逸群哦了一聲,笑道:“左右沒事,我就繼續抄著唄。”
甄道人笑了笑,又問道:“你們那個觀為什麼叫五三觀?”
“呵呵。”錢逸群一笑,心道:若是說什麼“五行三界”之語,怕是要嚇到他,反倒讓他以為我狂妄。不過從師父的綽號裡取觀名也有不妥,索xìng裝傻吧。
甄道人見錢逸群不說,自己卻腦補道:“依洛書來說,五乃大成之數,原本不生不長。後面跟個三,卻能化生萬物,的確好名字。只是叫作‘觀’卻有些不妥。”
錢逸群虛心問道:“請教大師,為何叫‘觀’就不妥了?”
“照古禮,能觀星拜斗的道院才能叫‘觀’。”甄道人搖頭晃腦道,“雖然現在也無所謂了,只是能取出‘五三’的高人,竟然將個道院僭作‘觀’,美玉有瑕呀。”
錢逸群在心裡念道:五三觀,五三觀道院……好像後者名字更好聽些。尤其在穹窿山上,已經有上真觀珠玉在前,自己一棟茅舍的小廟也稱觀,徒惹人笑。
“甄爺,其實我們那廟原本就叫五三觀道院,以訛傳訛就成了五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