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部分(第4/4 頁)
高明,豈是小道能望其相背的?”錢逸群懶得多說什麼。如今世上頗多狂禪門徒,以為參兩句話頭便是修行,抖幾段公案便能得道。整rì裡論心,成天間說xìng,真個是辯才無礙,口吐蓮花。
實際上呢?不禁一番寒徹骨,那得梅花撲鼻香。
可惜人人都臆想這梅香,卻不願經那嚴寒。
鄭元勳知道錢逸群的小灶連油鹽都不放,只是白水汆青蔬。能夠如此自律的道人世上罕見,必然是意志極其堅韌之人。見勸他不動,鄭元勳卻不肯放錢逸群去小廟裡吃苦,建言道:“我揚州有一處名觀,稱作瓊花觀。觀裡住持與我友善,道長大可以去那邊掛單。”
錢逸群略一回味,道:“可是正開瓊花的那座瓊花觀?”
“正是。”鄭元勳道,“道長是怕人多妨礙清修麼?”
“那倒不是,小道在意的是道家經典是否夠多。”錢逸群直言道,“當rì在山上,跟著老恩師rìrì抄經,斷了一rì便渾身發癢。”
“那瓊花觀便是首選了。”鄭元勳大笑道,“那道觀建於前漢,稱作‘后土祠’。唐時增修為‘唐昌觀’。到了北宋,徽宗皇帝取多福之意,賜名‘蕃釐觀’。這瓊花觀本來是俗稱,到了國朝反倒成了正名。”
鄭元勳並非一味死讀書,也是個會享福的人,對揚州典故如數家珍。他道:“據我所知,觀內非但有唐宋法本,甚至還有兩漢密冊!若是道長有心於典故,在下正好為道長說項。”
錢逸群頗為心動,道:“那便有勞惠東公了。”
第十四章瓊花觀
瓊花觀是千年古廟,歷代擴修,名著典冊。
無論是唐宋傳奇,還是明人小說,瓊花觀都是高人隱逸輩出的地方。
蒙古人南下的時候,瓊花觀曾一度被毀,只留下幾處名勝得以倖存。國朝建立以來,幾經修葺,總算略復舊觀。如今瓊花冬rì盛開,寒風之絕無敗相,又引來了新一輪的施捐風cháo。
可以預見,等到了明年這時候,觀裡又能多擴兩條街,起上一棟樓閣。
鄭元勳被視為揚州首富,平rì裡募捐之事自然少不了他的份。與其說與瓊花觀住持友善,不如說與瓊花觀經濟友善。
瓊花觀是十方叢林,淮南大觀。其住持是個正一弟子,自龍虎山授的金剛洞神籙,頭戴交泰冠,稱太上洞神法師,姓陳名致和。這位陳道長年近五旬,就道者而言正是青chūn鼎盛時候。
參閱唐時道士葆光子孫夷所著三洞修道儀可知:三洞科格,自正一弟子至大洞部道士,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