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部分(第3/4 頁)
問,“紀子興的事處理得怎麼樣了?”
聞佑從來不想瞞著如初任何事,公事私事上都是如此,祁安也是得了大公子的話才敢什麼都和夫人說,此時聽如初問起一點不覺奇怪,親了親她眼瞼道:“還在查。”
華如初將夏言查到的說了說,然後道:“兗州的情況很有幾分奇怪,按理說新官到任,應該是觀望之人居多才對,可光是昌邑這邊觀望的人有,更多的卻是歡欣鼓舞之態,和我之前所料出入很大,你有沒有這種感覺?”
“也不難理解,自打文家之事過後,皇上太上皇都沒再理會兗州,州牧都是事情過後這麼久才派任,只怕他們心裡早有了不安,生怕朝堂是對兗州冷了心,起其他心思,畢竟史書上所記載,九州之狀並不是固定的,有過十一州十二州,也有過八州,要是皇上鐵了心改變情況,變動就大了,沒人願意如此。”
原來如此,華如初恍然,她這方面的覺悟並不高,兩世為人給她帶來的便利也不過是時不時的靈光一閃以及大局上的把握。
可是,“這畢竟是太上皇定的案,你要是為紀家翻案,是不是會有不妥?”
聞佑沉默了一下,方道:“我會小心些處理,紀家的事有蹊蹺,我已經寫成奏摺讓人八百里加急送至皇上手裡,我們等著皇上的決斷就是。”
“若是…皇上也不想在這事上駁了太上皇呢?”
“那便讓紀家先等著,只要有希望,他們不是等不得。”太上皇活不了幾年,到得那時再要做點什麼,想必皇上那邊也會有所鬆動。
知道阿佑不會蠻幹,華如初放下心來,懶洋洋的打了個呵欠,道:“外面的事我這邊讓人去查,你安心處理等訊息就是。”
“好,睡吧,事情不急。”
“恩,晚安。”
“晚安。”
事情的發展超出了兩人的預料,細查下來牽扯越查越廣,先是查出昌邑的另一戶本身只是一般人家的任家突然一夜暴富,透過樑家居然又牽連出了太原的任家,而這個任家在文家一事上卻沒受任何牽連…
華如初和聞佑對望一眼,這任家,要麼就是漏網之魚,要麼,就是看中了這個機會從中混水摸魚了。
不管哪一種,借了太上皇的勢卻是實打實的,只要肯定了這點,為紀家翻案便無所顧及。
至於任家,自有人去收拾。
想通這些,華如初按著祁佑的手道:“這事你處理得稍慢些,我們借這事從中做點文章,務必讓你一舉站穩腳跟。”
聞佑一點就透,也不追問她打算如何做,只是道:“要我配合的地方只管說。”
PS:天氣轉涼,親愛的們注意身體。
第四百一十八章 造勢
昌邑還是一如既往的安靜,一早的集市陸續有人來去,可沒有吆喝聲,沒有討價還價聲,比之他處始終少了份活力。
可這日,集市上比之往常卻要熱鬧幾分,小販之間交頭接耳說話之聲不絕於耳,要不是靠著這點買賣養活一家人,不少人都有丟了買賣去找那路子活的人問個清楚的架勢。
貨郎朱三今兒家裡有事來得遲了點,將東西擺好,雙手搓了把臉,問一邊的陳大爺,“今天發生什麼大事了?怎的這般熱鬧?”
陳大爺叭噠叭噠的抽著水煙,嫋嫋煙霧中,臉上神情有些模糊,聲音蒼老,卻極為清晰,“治所有訊息傳出來,聞大人要為紀家翻案了。”
朱三瞪大眼,“真答應下來了?那聞大人有那般硬氣?這案子可與那位有關的。”
“那一位姓什麼?聞大人姓什麼?紀家這一步沒有走錯,可是…將這案子頂到一個新來的官員面前,聞大人居然也敢接手,確實是硬氣,他再受新君寵信也是不可能和那一位比的,要知道一個不好,皇家能賜他姓就能再次剝奪了。”
說到後面,陳大爺的聲音小了些,妄議天家事是大罪,他老頭兒還想多活幾年呢!
不過聞大人要真能如此硬氣,是兗州之福。
說不定他老頭兒有生之年還能看到兗州興盛起來呢!
朱三聽得分明,眼睛裡都放著光,他家原本是紀家的世僕,為了減輕紀家的負擔才分出來自謀生路,但凡紀家有需要他們的時候,他們都是願意回去的,紀家從來就不是嚴苛的主家。
要是聞大人真能讓紀家翻身…
朱三抬眼。正好和對面賣豆腐的婆娘對上,兩人皆是激動得渾身發抖。
朱三乾脆東西一收,邊和陳大爺道:“我家裡還有些事,今兒就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