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部分(第3/4 頁)
的嫌疑,但還是快速地帶起了《有罪判定》的關注度和熱潮。
這部之後一路橫掃各大獎項,賺走無數人眼淚,被稱為“生命挽留信”的電影,在上映之前的評價非常負面,很多人認為顧臻是想要藉著心理案例累積的關注和人氣迫不及待地想要撈錢。
但是真正上映之後,這種聲音卻是一瞬間就全部沉默了下去。
第70章
在多年以後;很多人評價起這一系列的影片,仍舊會感嘆一句“好片”。
《有罪判定》本身的畫面質量並不十分高畫質,畢竟一開始這部影片並不是以電影的標準來進行拍攝的。能夠勉強進行大螢幕放映;這還是因為拍攝時候劇組使用的攝像機本身質量十分過硬,但是在正式放映時和最新電影還是有著明顯的差距。
然而電影正式上映後幾家電影雜誌評價這部電影時;還是給了它一個“誠意之作”的高評價。
《有罪判定》的“誠意”,不在於畫面,而在於劇本和內容。
在影評中;雜誌十分敏銳地發現了一件事:“到目前為止;顧臻作為出品人不過出品了一部劇集和一部電影;它們分別啟用了不同的編劇,不同的導演,唯一的共同點;就是它們都是十二分用心的誠意之作。這難道是一種巧合嗎?”
這當然不是巧合。
顧臻的每部投資都十分注意挑選編劇和導演,而劇本的創作時間是非常漫長的,且中途他會主動促使和要求導演與編劇彼此進行溝通——顧臻自認為在編劇和導演上都只是一個外行,他只是堅信一個道理——一位創作者的時間和精力花在了什麼地方,觀眾或者讀者會是最清楚的。
作品傑出與否也許各人都有不同的判斷和認知,但是創作者有沒有誠意卻是一般觀眾都能看到的事情。
所以他只會根據對方的作品挑選一個有能力的人,然後簽訂一個優渥但是各種要求極為繁複的合同。在這之後,放開手,做一個徹底的觀眾。
而作為投資者,現實證明顧臻的這種做法是十分有效的。
《有罪判定》審批透過之後,就以很快的速度安排上映了。顧臻一開始對它的預期並不高,所以安排的場次也比較少,但是這部劇的導演卻對著《有罪判定》懷著很大的期望,尤其是放映方式突然要從週末電視劇場轉變為在大螢幕上放映,未必沒有讓對方產生一種天要促使其成名的宿命感。
在他的據理力爭下。顧臻最後還是向魅力多爭取了幾處院線。
不過儘管如此,《有罪判定》的上映配置也絕對不是受期待影片的上映配置。即使魅力方面也覺得它的內容和質量都非常優秀,卻仍舊並不看好它的票房。
在魅力方面看來,這部影片的主題太小眾了。
抑鬱症這個主題不但小眾,而且本身的題材偏於陰暗,並不適合主流觀眾的喜好。或者很多人只要看到這個主題,就會本能地產生排斥感,不想要接觸到這麼沉重的話題。
所以從一開始,魅力就沒有以抑鬱症主題電影來宣傳這部片子。
他們的宣傳語是“愛仍舊可以相遇在死亡之後”,而背景是高樓上揮著半透明翅膀的少女,和高樓下完全不見容貌,只能看見半個背影的男主角。
乍看之下,這宣傳海報真是少女得不得了,完全走夢幻風格,所以即使題目是“無罪論·有罪判定”這種聽上去就很黑化很嚴肅的用詞,還是有很多人被海報所迷惑,被騙進了電影院。
事實上,這也確實是一部治癒向的愛情片,唯一的不同就是這部片表現了許多有關抑鬱症病人和其它情感障礙方面的問題。
很多女孩子都是因為被謝執晚或者顧臻的名頭吸引而進了電影院去觀看這部電影,但隨著劇情進行下去,大部分人卻不由自主地被其吸引。
對於十幾歲到二十幾歲的現代女孩來說,她們處於這個時代的轉折點,曹雪身上經歷的大部分都是她們會有所感受的——甚至深入到深處,彷彿就是她們本人的經歷。
家庭離異,性別歧視,自我價值的尋求——若是早一百年出生,有些事情她們不會經歷,有些痛苦她們不會意識到,只會麻木承受;如果晚一百年出生,也許那個時候所有的問題都已經有了定論,哪怕沒有,也會展現出了一個追尋的方向。
而她們偏偏都出生在這個時代的轉角。
女孩們都已經學會思考,學會關注自己,卻還思考得不夠透徹,關注得不夠堅決。曹雪的迷茫,有時候其實就是她們自身的迷茫,只是大部分人的疑惑和痛苦並沒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