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部分(第2/4 頁)
下,白蓮教徒固然是屍橫遍地,可是明軍的死屍也在城頭上到處可見。一些傷兵或躺或坐,無力的呻吟,哀號,由民夫抬下去醫治。而參加戰鬥的民壯們,畢竟不是職業軍人,在這殘酷的血戰中,死傷則比官兵更多上數倍。(未完待續。。)
第四百零四章濟南之戰·;第三日(2)
嚴鴻也不多說,換濟南右衛的兵馬守城頭,自己帶著一干人等,回到行轅之中。到得議事廳,各門各軍的將領,以及海瑞為代表的留守文官等,紛紛聚集一堂,並將各處的戰報一一送來。
這一戰確實打的艱苦。撫標營雖是戰鬥力超過濟南右衛的精兵,然而損失之重,卻又勝過昨日的濟南右衛。而各處的民壯都參加了城頭的廝殺,他們不諳戰陣,很多人的兵器還不趁手,因此戰死和重傷的一共竟有二千餘人。雲初起安排的十五名營官,就有四個死在城樓上。一百五十名隊長戰死十三名,重傷十一名。
明瞭這種情況,幾位將官臉色都不怎麼好看。何秉忠道:“今日裡我軍傷亡太大,這還只是白蓮教匪的攻擊。若是明天蒙古人再來,怕是難以支撐。”他身負保衛欽差的職責,最怕欽差有什麼閃失。因此按他想來,最好就是趕緊撤退,依仗目前濟南的軍力,好歹還有數千之兵,加上錦衣衛的一百多騎和孫烈麾下的二百餘名綠林騎兵,勉強突圍,未必就做不到。
撫標營代理參將衛國樑身上也帶了兩處傷,所幸傷勢不重。他也道:“還有一樁要緊的事,今天欽差督戰北門,打退賊軍之後,末將在城頭觀望,卻見蒙古人督促工匠修建的攻城器械,已經初具規模。若是末將所看不差,他們修築的東西,多半就是回回炮。若是回回炮造成,發射石彈,威力甚大。因此末將看來。明天欽差且不可再登城督戰。萬一中了石彈。我等百死難謝罪之萬一。欽差不如居於城內,調遣兵馬,統籌全域性,才是正理。”
想當年蒙古人遠征西域之後,得回回炮製造之法,用以侵宋之戰中,當真是無往不利,便是號稱天下堅城的襄陽也終究因此失守。如今這蒙古人督促工匠倉促建造的回回炮。自不如當年那回回炮威力,可是架不住數量大,若到時候真是石彈如雨般打來,城頭也不是什麼安全之地,這城自然也就更加難守。
這幫人說法不同,但核心思想卻都是一個,即:濟南真的要守不住。這一來是因為城大兵少,力量單薄;二來是城內各種器械儲備不足,真應付起這種攻防戰,頓時感覺捉襟見肘。再加上。城中火藥多半被賣出了城,在白蓮教手裡。導致城內火藥儲備不足,大炮火器難以發揮作用。
幾方作用下,本來認為固若金湯的濟南,如今看來是岌岌可危,隨時存在失守危險。在這種情況下,大家必須要為出路考慮了,濟南本地官不用說,只有殉城這一條路可走,畢竟大明律有規定,失城死罪,而且目前這條大明律還沒失效。
可是欽差們如果也跟著一起死,就大為不美了。這幫官員誰還沒有一家老小?自己死了,落個以身殉國,家屬可以得到撫卹,可要是把欽差也饒進去,這可是嚴嵩的孫子,嚴閣老憤怒之下,全力一擊,自己家小還想活?
因此這幫人的意見也十分統一,濟南既然可能失守,那欽差大人,您趕快跑路,跑的越遠越好,越快越好。
卻看雲初起出列道:“列位老大人,且聽鄙人一言。算來邊軍數日之間,便當到達,若是棄城而走,難道將這滿城數十萬百姓都任賊人蹂躪?山東饑荒千里,難道城中百萬擔軍糧付之一炬,或者資敵?若是那樣,我等都是國朝罪人。如今雖城大兵少,彈盡矢絕,然而濟南城中,尚有數十萬百姓,多懷忠勇。今日一戰,民壯隊伍奮勇殺敵,守住四門。因此鄙人之見,只要給民壯發與兵器,使其助守,則濟南再守一月,也自無礙。”
海瑞卻道:“雲先生,前番欽差有言,不應使百姓冒刀兵之險,如今卻怎又提這主意?我等事君死節,乃是本分,連累百姓,萬不可為。”
嚴鴻沒想到自個挖坑自個跳。卻聽雲初起畢恭畢敬道:“海老大人的教誨,學生甚是佩服。嚴欽差前番有令,也是為保全百姓,愛護百姓。然而如今是濟南城防危急,若是城池被賊子打破,怕是滿城百姓,盡為其屠戮殆盡。與其如此,何不使其持刀殺賊自衛?自古城防危急時,休說男子盡數上城防禦,便是老弱婦孺,也要搬運土石。大家同心協力守住城池,強過被韃虜和妖賊殺戮,強過被脅迫了去別處,登城前驅!”
雲初起這番話說出,海瑞倒也覺得有理。嚴鴻趕緊道:“若是如此,卻須得明確,招募的這些百姓,都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