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部分(第2/4 頁)
眼皮子底下。還歸您管著,讓您可著勁收拾個夠。
這海瑞確實不是個消停的主,他履職沒幾天,已經接連上本,直言戶部諸多弊症、陋規。又言官員貪墨、怠惰等事。只是這些事,朝廷上下誰人不知?無非都是官場常例。本該如此。因此海瑞這些憤憤然的抨擊,除了讓大家暗自恥笑這外來土鱉果然不知官場規矩外,也就是再讓皇帝搖頭嘆息,把奏摺批了留中,然後扔到一邊等著發黴,此外再無什麼建樹。
那鄢懋卿原本見海瑞調來了,還真想收拾他一下,報淳安的一箭之仇。可是仔細一打聽,海瑞這廝簡直是個怪物,周身作風讓人一點抓不住把柄。待要無中生有捏造個啥吧,看了海瑞來了後拼命上奏章的勢頭,趕緊剎住。咱是有身份的人,別和這瘋子一般計較,贏了沒好處,輸了落個慘。
海瑞的一封封彈章石沉大海,他卻毫不以為意,繼續孜孜不倦地指摘朝廷的種種弊端,而且越鬧越歡實。這位大爺發現京城裡也出現了不少山東難民,頗為感興趣。於是成天在街頭去和災民攀談,又去宛平縣衙門,與宛平縣令張俊風嘀嘀咕咕。沒兩天,海瑞又上了一大堆奏摺,或指責負責京城治安官員瀆職,未能及時疏導難民;或指責戶部官員對災民賑濟不及。連遠在千里之外的山東各府縣的令尹、太守,都被他罵的一佛出世,二佛涅槃。
至於本次安排嚴鴻當欽差賑災的事,原本由於朝內第二大勢力徐階與第一大勢力嚴嵩的完全默契,使得皇帝這道上諭異常順利的透過了各個流程。那些玩命的御史、給事中們,被各自的派閥約束,不敢亂動。偶爾有些不屬於任何派系無所顧忌的主,又鬧不起什麼事來,幾封彈章,也不過是隔靴搔癢,聊走形式。
可是這其中唯一鬧騰的最兇的,就是這位新任的戶科給事中海剛峰。任命嚴鴻為欽差的聖旨剛一頒佈,海瑞當即勃然跳起,連夜上數千言書,駢四儷六,字字鏗鏘,直言此旨不合規制,實乃亂命。山東百萬災民,嗷嗷待哺,豈能以區區紈絝前往,置蒼生於何處!當朝三位輔臣,不能直言諫君,反倒一味媚上,有失人臣之道,有何面目再列朝班?
接著又彈劾嚴鴻,既蔭錦衣千戶,又何為官生?聽聞其當初的秀才功名,便來的不明不白。此後在監內讀書不過數日,即行出監,遠赴江南,毫無功課,何以能肄業?嚴鴻並無尺寸軍功,何以得入錦衣實授軍職?凡此種種,皆是亂天下之規程。望天子革除其軍職、官生身份,以免恩賞過濫,另換他人為欽差趕赴山東。
嘉靖看著這份奏章,雙眉連挑數次,幾乎想吩咐錦衣衛立刻把這個傢伙拿到詔獄,讓他清醒清醒再說。只是黃錦一旁苦諫,他一時也難做決斷,便將這份摺子一併留中。
不過這事卻是鬧的盡人皆知。以至於嚴世蕃私下問嚴鴻,你說這海瑞算和你有點交情,為父怎麼看不出半點交情的樣子來?
不過海瑞這一鬧,卻也解決了一個大難題。諸位大佬幾乎瞬間達成了默契。像這樣的倒黴蛋不去背鍋,還有誰去背鍋?尤其對方是舉人出身,朝中並無什麼靠山,天大黑鍋下來,也無非砸死他,牽連不到旁人。你老兄既然對山東災民如此關心,那就當仁不讓好了。而從上的摺子看,此人對大明朝律法規程,倒真是爛熟於心,信手拈來,想必做起事務來,也能湊合。
於是徐階特意提名,任命海瑞為欽差副使一同前往濟南主持賑濟事。嚴嵩雖然擔心這廝和嚴鴻是否合得來,嚴世蕃倒放心得很,安慰老爹說,鴻兒反正只是去娶小老婆的,這些事就讓海瑞擔著,出了問題也是他的。於是嚴嵩也就釋然。至於呂三輔,當然更無異議。
正副欽差都有了,還差一個皇宮代表——中官。這倒是好辦得很。恰好宮中大璫司禮監秉筆張宏門下,有個年輕的小太監張誠,年紀雖輕,但好讀古書,識文斷字,便由他隨同前往。
這兩位欽差,一位是五品錦衣武官,一位是區區從七品給事中,平均起來連六品都不到。外加一個什麼都不管的小太監,偏偏還擔著糾察山東官員的職責。這份詭異到極點的邸報發下去,足夠讓山東官場的大小官員們糾結了。
嚴鴻在家中也是時刻不閒。他第一天跪領了聖旨,還未等到第二天陛辭,便來了無數請客的帖子。無非是京中一眾勳貴子弟,紛紛下帖子請嚴鴻赴宴飲酒,這個面子無論如何不能不給,不管怎麼說,人家也是與國同休的人物。宴請的地方,自然不好在嚴府的酒樓,不然算誰的東道?於是選在了朝陽門頂有名的雙福大酒樓。
到了地方,只見定國公家的公子徐文璧、成國公家的朱時泰,以及英國公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