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部分(第3/4 頁)
中正很清楚炎猛絕對是一個絕世名將。而且他也料定炎猛一定回來救援東南防線之中最重要的水門。所以儘管攻打水門的戰事很緊張,他依然派出了大批騎兵偵察炎猛的動向。
不過對於炎猛有利的是,慕容中正並沒有料到炎猛居然敢運用如此冒險的戰法。作為一個在戰場上廝殺了三十年的老將,慕容中正無疑是一個正統的軍人,他習慣於大兵團步步為營的戰法,雖然欠缺靈活,但是非常保險和安全,無論何時都能夠避免重大損失。
事實上就一般而言,炎猛的最佳選擇也應該是依靠水門,發揮防守戰的長處。不過他並不瞭解當時天降帝國的形勢,很諷刺,炎猛如今更加迫切的要進行速戰速決。
所以慕容中正的遊騎主要部署在水門的南方,不過哥慕容中正是一個謹慎的將領,猶豫再三,還是派了一部分軍隊朝左翼擴充套件偵察。
於是渡河的天降帝國先頭部隊同神之帝國士兵不期而遇!
事實是,先頭的炎猛集團軍在炎猛手下第一師團長炎青的指揮下,迅速形成了防守陣形。炎青可以說是相當於炎猛半個兒子!因為炎青之父原先是炎猛集團軍中的第一師團長,但是曾經在帝國一場戰爭之中主動擔任了吸引敵人主力的任務而使得第一師團全軍覆滅!
留下的兒子炎青那個時刻正是炎猛手下的副官,炎猛在經過東南大捷以後,就直接新編了一個師團並且將第一師團長的位置給了炎青,而炎青同時也認了炎猛做義父!
炎猛在第一次東南戰爭之後,深感神之帝國騎兵的厲害,於是帝國便產生了一種戰車:用兩根木杆連線雙輪,推木杆則車輪就向前轉動。兩杆之間用數條橫木連線,橫木上安裝可以運載巨弩的支架,支架上還備有可裝箭頭和石塊的皮網兜。另外還繪製了木馬模形,罩在戰車上,當向敵人射箭時,箭頭正好從木馬的口中射出,還可以從木馬模形的眼睛處觀望敵情。戰車的下部裝上盔甲般的圍裙,以保衛士兵的腿和腳。戰車的前部裝有兩排槍刀,每排槍刀各四支,上面是長槍,下面是短兵器。長兵器,是打敵人的;短兵器,是用來刺殺馬匹的。戰車的兩邊都裝有鐵索!,在駐營的時候,戰車的鐵索!連起來,就成了營地。可以說極大地仿造了從前諸葛亮的木馬技術吧!
這些戰車每輛配備步兵二十五人,四人推車使車執行,一人在車上了望敵人併發射弓箭,二十人分別持盾牌、弓弩、長槍、斬馬刀等兵器,分列戰車兩旁。每邊兩行,每行五人。
炎猛把軍隊以團為單位,以五分之一的兵力,即一個營──一千人作為衛兵,負責保衛工作和軍需用品的運輸工作。其餘四千人共使用戰車一百六十輛。炎猛為了防止大軍渡河的時候,受到神之帝國士兵的突襲,便派了炎青率領著一個師團的兵力先行渡河防禦,沒有想到正好派上用場!
只見炎青見到哨兵傳來遠處有神之帝國騎兵襲來的訊息後,不慌不忙,立刻命令每邊用車二十輛,戰者之間互相聯結,步兵配備在車與車之間,形成了四個方陣。負責保衛計程車兵,都安置在方陣之中。
前面的戰車面向著敵人,後面的戰車倒行;左右兩邊的戰車,按順序行進。此陣的妙處在於當敵人攻打左邊或者右邊戰車的時候,可以掩護好後衛隊,按照他們所進攻的方向攻打他們。前後左右的變化可以無窮。剛剛部署完陣形,就見遠處大約由萬餘人的神之帝國騎兵襲來。
炎青手一揮,持盾牌的戰士立刻戰到前邊,使弓弩的戰士站在中間,持槍刀的戰士則站在後邊。
當敵人跑到百步之內的時候,盾牌兵暫時收起盾牌,給弓弩手讓開地方,同時向敵人發射弓矢。一聲令下,眾箭齊發,箭矢朝空中,以拋物線不斷向胡騎射去。一時間滿天都被箭弩所遮蓋。
許多的騎兵中箭倒下,後方前衝的騎兵展現精湛的騎術,未受影響的前衝,轉瞬間已衝到炎青第一師團軍佈下的陣前。
“槍刀手上前!”炎青不愧是炎猛軍中第一年輕智將,一聲大喝,發出了正確的號令。頓時弓弩手立刻向後退去,槍刀手衝到前面,用槍刺殺敵人,用刀砍向敵人戰馬的馬腿。。
神之帝國騎兵不由人仰馬翻,亂成一團。而這個時候,炎猛見此情景親率集團軍,渡過河從兩翼殺了過來。
二翼天降帝國騎兵強壓之下,無數神之帝國士兵倒地身亡,剩餘的神之帝國騎兵立刻調轉馬頭,急往來路奔逃。二翼天降帝國騎兵,強弓追射。
神之帝國士兵見勢不妙,只好向後撤退。炎青親自擊鼓,戰車隨著鼓聲前進運作,鼓停則止,鼓起則追。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