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部分(第2/4 頁)
結構發生了改變,而使很多大神的神經系統發生了紊亂,他們已經記憶不起自己的身份,可能流落到地球的其它地方去了。
剩餘的一部分大神帶著為數不多的人類去尋找新的居住地,所以這一帶十分荒涼,只有每天不斷被製造出來的黃巾力士,和不斷從各地運來的上一代文明遺蹟中的材料堆積在這裡。
開始時女媧全力製造這些外表和真人無異,只是沒有生命的黃巾力士,在材料充足的情況下,每天可以製作出來十幾個。
圍繞著巨大的月球邊緣,這些不斷增多的黃巾力士們象辛勤的小蜜蜂,晝夜不停地運輸著材料,以月球為中心向外輻射,搜尋著上代文明的遺留,將它們全部都搬運一空。運過來的各種奇形怪狀的東西堆積成了巨大的山丘,彷彿二十一世紀時大城市周圍的垃圾山一般。
阿凱和吳痕曾進入到月球的內部去滿足一下自己的好奇心。但卻什麼也看不懂。
在月球的內部有許多有管道相通的形狀不規則的空間,這些空間中都一無所有,空間的牆壁上卻是有著很多血管般的突起,縱橫交錯地從一個空間延伸到另一個空間,也不知道都有些什麼用。
阿凱很奇怪這裡居然什麼也沒有,甚至連床之類的東西都沒有,即使盤古是一個外星人,那也應該有生活必須品啊,難道盤古這種外星人已經進化到了不需要用物質維持生命,不眠不休的境地了?
但是隨著搜尋範圍的不斷擴大,麻煩也隨之而來。一天三名黃巾力士都損毀著回來了,它們一組的十五個只回來了它們三個,而且身上都有很多部位被損壞了。據瞭解是它們在剛找到的一處遺蹟遇到了突然的襲擊,對手不是生命體,但十分的強大,將另外的機械人都當場消滅了。
阿凱便依據他們報告的方位前去檢視。
這是一處位於大荒中的文明遺址,以前可以是深埋在地下的,由於這次天地大變動才露出地表的,但似乎這個遺蹟的建築十分的牢固,所以並沒有多少損壞的地方,方圓有幾公里大小。
阿凱這些日子來見過了不少的遺蹟,從外表上看起來不象是工廠或是城市,剛剛進入遺蹟之中,一個巨大的鋼鐵般的怪物從一座高大的建築背後跳了出來,這東西有十幾米高,長著四隻靈活的機械腿,一看就是人造製品。它的頭部位置有二個似乎是掃描裝置的眼睛一樣的東西,中間的部位伸出五隻扁扁的管狀物,對準了阿凱。
看到這五隻管狀物,阿凱立馬想到了武器,忙身形錯動避開。
果然,五道不可見的能量從其中發射出來,呼嘯著從阿凱身側掠過。
果然是一種防禦武器,看來這個遺蹟可能是比較重要的科研或是軍事基地。一擊不中,那東西扭轉頭部,不斷向阿凱射擊。
以阿凱此時的速度,也只能堪堪避開。沒辦法,只要先離開它的的攻擊距離。看到阿凱退開,那東西追了過來,這一下便暴露出了它的弱點。它的攻擊雖然速度快,但是它的行動在阿凱的眼中卻是緩慢的。
接下來很簡單,阿凱取下射日弓,圍繞著它的攻擊距離之外作圓周運動,待弓上白色的能量成形之後一箭射出,它巨大的身軀便轟然倒地。
其實這一戰在後世的《山海經》之中也有記載:羿與鑿齒戰於壽華之野,羿射殺之。在崑崙虛東。羿持弓矢,鑿齒持盾。一曰戈。
在《山海經》中將這隻怪物描述為一隻口裡長著巨大牙齒的怪獸,從此處看,寫這書的作者應該是古代人,而由於受當時認知水平的限制,所以將這機械當作了一個生命體,而把那五隻炮管當作了巨大的牙齒。
其實這種現象在當時很普遍。當時的人類語言比較單調,來來去去就那幾個詞,所以描述得粗陋不堪,比如《山海經》中對一種鳥的敘述是這樣的“有鳥焉,其狀如【號鳥】,青羽赤喙,人舌能言……”只看這幾句,你根本不能想象一隻鳥怎麼能長著人的舌頭,而看了下一句你就會理解了“……名曰鸚鵡。”
很簡單不是嗎?文中的“人舌”並不是說鳥長著象人一樣的舌頭,而只是說它的舌頭靈巧得象人一樣。不過是鸚鵡罷了。只是描述的方式不同,現代人不能理解。
而且在北方的遺蹟中有一處位於一座叫鐘山的地方的文明遺址,《山海經》中是這樣描述的:“鐘山之神,名曰燭陰,視為晝,瞑為夜,吹為冬,呼為夏,不飲,不食,不息,息為風。身長千里。在無【綮糸換月】之東。其為物,人面,蛇身,赤色,居鐘山下。”
這個地方阿凱也到過,如果按書中的字面意思理解的話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