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部分(第2/4 頁)
子只怕不會對匈奴妥協。但大漢經歷了呂氏之亂,七國之亂,實在還沒有緩過氣來。
現在如今諸侯有有些人心不穩,絕對不能和匈奴開展。
“諾。父皇,軍臣單于以年五十,其子於單已經長成,只怕會向漢求娶公主。”他家現在沒有未成婚的公主了啊。
叔叔伯伯的,像劉陵那樣的,他也不敢封。並且現在淮南形勢不穩,還需要有些叔伯站隊,這時候自然不好動他們的女兒。
其前面幾個兄弟倒是有,但景帝要求他善待兄弟,他提議兄弟之女為公主,就有些微妙了。
景帝還在思考,劉徹上前一步,拱手道:“不如擇侯府諸人之女,賜予公主頭銜,進宮撫養。”
於單年紀和他差不多,娶閼支也就是這幾年的事情了。
景帝揮揮手,說:“不妥,高祖言不為劉姓不得封王。公主位比諸王,不能開此先例。就選廣川王之女擇日送入長安,計入你名下。”
劉徹:………他現在才十六歲,和親的公主即使進宮也得挑選十歲以上的,他能有這麼大的女兒嗎?就不能從叔伯之中挑選一個嗎?他做不得,他父皇現在可以啊。
景帝也看出了他的心思,咳嗽了兩聲,說:“諸王心思不純,其女難窺其品質,只怕壞事,還不如你兄長之女,你是長輩,不必太看顧年紀。”再出一個劉陵,與他們就是麻煩。
第47章 提前佈局
阿嬌知道王娡遲早要塞人進東明殿,還不如提前下手,反正她最大的暗棋遊明已經死了,剩下就慢慢來吧,反正宮中日子長著呢。再說有個皇后的人在,有些事情好辦。並且有了一人,王娡也不好總向著東明殿塞人。
阿嬌下定決心不再像前世一樣做一個空頭的皇后,白擔了一個名聲,轄制衛子夫都做不到。那麼就得先從宮廷制度開始,當然得一點一點的來,這還不能她出頭。她現在還是太子妃,不是皇后呢。
看著王娡有些猶豫,她就知道抬出了劉徹還是有用的。前世就是如此,王娡雖然精明,也死命的為孃家討好處,但是架不住兒子更精明,所以只要劉徹出面說話,王娡基本上不會反駁,也是因為反駁也無用。
這次她抬出劉徹出來,也只不過是想讓王娡在人選上能夠多斟酌斟酌。現在東宮,太子所住東明殿已經被她的皇帝舅舅直接改為東宮,以示太子地位的超然。東宮太子妃需要配屬的屬官已經滿了,要是皇后再塞個大長秋之類的來,她還得供著,真心不划算。
王娡現在也在想既然是陳阿嬌主動要求的,東宮也必須是有她的人的,她就不能放過這個好機會。說起來先前劉徹還小的時候,放了幾個,不敢放太多,皇帝看著呢。
等長大後,劉徹自己收拾了幾個不省心的,留下一個紅綃,加一個暗棋遊明,現在遊明死了,紅綃看起來也不中用了,必須再塞幾個進去。但劉徹早就和她說叫她不要管東宮的事宜,尤其是皇帝現在看起來病弱的樣子。
她也怕呀,這個時候和兒子離了心,以後日子就不好過了,好不容易熬到這個位置,萬沒有在臨門一腳的時候壞事的。
但是這次不應承,只怕以後再拿長輩關愛晚輩,陳阿嬌那邊就有話有說了。再說她非常想看陳阿嬌膈應的樣子。
也不是王娡小看了阿嬌,只是這些年阿嬌的表現只能說棒棒噠,高傲任性跋扈無腦,技能慢點啊,也成功的忽悠了一批人,椒房殿母女就是其中之三。
自然也得罪了不少人,阿嬌對王娡母子母女本就不耐煩,大多時候也是鼻子對著他們的眼睛,還能不結仇?自然,即使成心討好,他們也是喂不熟的。
阿嬌對這幾人的秉性是太瞭解了,索性也懶得憋屈自己。
於是王娡在捏著鼻子認了阿嬌做兒媳婦,卻也是想拿捏的。奈何兒子不配合,只能走曲線。如今有這樣的好機會,她豈能放棄?但卻也不能太丟份,選個資歷深的不當大長秋、尚宮之類,她也絕對沒有面子,但東宮現在壓根沒有給她留位置啊。
陳阿嬌先前都自己做主了,根本沒有問她,現在來問她,只怕也是誰提點的。她哪裡想到是陳阿嬌故意的啊。
想到這裡,王娡已經拿定注意了,笑著說:“既然是太子妃所請,作為長輩,也的確是有義務指點,這樣,不如將我身邊的宋普給你做個常侍,他對宮裡的規矩知曉極多,有什麼不懂的,包括來龍去脈的,問他是沒有問題的。”
太子妃的配屬中常侍是可以有六名的,本就沒有配齊,多一個也好,不是什麼重要的崗位,卻也是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