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7章 來吧,我們開啟一個新時代(第1/2 頁)
劉諶之前沒有參與海軍航海,但是在很多關鍵技術方面,譬如指北針、六分儀、鐘錶之類的,也都是劉諶率先做出來的。
劉諶還提醒海軍諸將,一定要根據時間方向和參照物,在探索航海的時候,一定要繪出海圖,海圖經過一段時間的積累,經過比對就會得出精確的航線……
如此航海幾十年,大漢便會成為海上霸主,航海技術將會十分成熟……
劉諶之前在圖書館讀書的時候也曾瞭解過正史上的航海知識,宋元之前,遠航一般就完全天上的參照物和司南,航線準確度不確定……衛溫東渡,本來是要去找蓬萊仙島的,結果去了臺灣……鑑真東渡,只是大致方向往東走,但沒法確定具體的航線。
南宋海圖很明確地標明瞭如何使用四分儀導航,四分儀有點像當今的經緯儀,要與司南共同使用,誤差經緯度雖然很高,但基本上航線可以標明在海圖上,可以讓外海遠島成為遠航的補給。四分儀的廣泛應用也是蒙古船隊得以進攻日本的先決條件。而到了明朝,六分儀和轉桅技術由葡萄牙等國引進之後,船隊的遠航能力得以實際的加強,六分儀的誤差就很小了,到了鄭成功時代,實際上已經運用了安裝有指南針的八分儀,理論上來說,當時的航海技術,即便航行到歐洲或者北美也應該不是難事……
剛開始的時候,航海方面的事,在劉諶的腦子裡也只是一個印象化的東西,經過東吳方面經驗十分豐富的水手指導,再加上自己指出的精確羅盤和鐘錶,在海上一段時間之後就做出了六分儀……
如此一來,技術就已經完全具備了遠航的條件。然後經過一段時間的經驗積累,就現在來說,在遠航能力方面,大漢海軍依靠先進的儀器和一定的經驗積累,已經超越了原東吳水軍和商隊那些經驗十分豐富的水手,畢竟他們遠航靠的是長期以來摸索的經驗以及對星象、氣候和大海的熟悉……
大漢“復興號”去了大漢工匠的集體智慧和近一段時間技術進步的結晶,大海工匠創造性的把矛隼結構用在了鋼構方面,鑄件套起來,再加上龍骨技術經過一段時間的摸索,已經有了長足的進步,所以復興號船長二十餘丈,寬六丈,兩臺巨鍋爐,兩個蒸汽輪機推進,最大航速二十四節……
這是大漢第一艘真正意義上的蒸汽輪船,他已經完全擺脫了風帆,而且速度很快,現在已經裝配了火炮,甚至還裝備大量了迫擊炮……
劉諶在生前還從來沒有聽說過那艘船上裝備了這玩意兒,但是他不想把自己知道的那些東西拿出來……
經過了這幾年的發展,尤其是蒸汽機造出來之後,整個鋼鐵工業發展的都十分兇猛,那些大炮、槍械甚至結構簡單一點的戰車,要造出來也並不是什麼難事……但是這個世界經不起殺戮……所以劉諶在儘量壓制這個東西的發展。當然這玩意兒造不造,現在主動權還在自己的手裡。
但是隨著知識的傳播和現在這世上人的摸索研究,雖然自己現在傳到這世上的知識也都是一些自己原來中小學程度的最基本的東西,但是有這些玩意兒做基礎,無論什麼時候總是存在那些天分極高的人,他們總會想方設法就把這些東西弄出來的……
這些都是後事,時間到了那個程度,自己說不定早已經死翹翹了,都是無法操控的事情,現在也管不了那麼多了……
那些火力兇猛的東西,既然不想往出拿,就只能用迫擊炮這個小玩意兒來湊數……
不過這玩意兒也不是一無是處,甚至可以說是優點多多,此物彈道彎曲,適合於對隱蔽物背後的目標進行超越射擊,也可對近距離目標進行直接射擊;裝彈容易,射速高,火力猛,殺傷效果好;質量輕,體積小,機動性強,中、小口徑迫擊炮可以人背馬馱,打了就跑,能快速轉移陣地;結構簡單,操作方便,易於大規模生產,造價低。
迫擊炮的操作使用亦十分簡單,在發現並瞄準目標後,將迫擊炮彈從炮口滑進炮管,依靠其自身質量使炮彈底火撞擊炮管底部的撞針;或者依靠其自身質量滑至炮身底部,待射手操作釋放撞針後,撞擊炮彈底部底火。底火被擊發後點燃炮彈尾部的基本藥管,隨後捆綁在彈體外面附加藥包內的火藥亦被點燃。雖然炮彈與炮管之間有一定的間隙以保證炮彈滑落,但是彈體外部的閉氣環仍能形成極大的膛內壓力,推動炮彈出炮口並飛向目標。
也就是說這玩意要放在地上就能打,拎起來就能跑,現在讓劉諶創造性地放在船上,按照劉諶的想法,在現在這樣的冷兵器時代,這世上還沒有誰已經掌握了像拍擊炮這麼先進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