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部分(第1/4 頁)
二月之後,在許海風地登基大典之上,大草原的眾多族長親自前來賀喜的佔據了絕大多數。
而許海風和蔣孔明更是守信之人,按照各族的人口和勢力,分別發放了不同數額的糧草。
帶著各位族長的信使,在他們入京的那一天,就派兵押送糧草送往大草原了。
在看到了這些貨真價實的東西送往大草原之後,這些族長們高懸著的一顆心也放了下來。
但是,在隨後的一段時間內,他們立即發現了不對勁的地方。
那就是在大典的十日之後,他們按照習俗請辭,但是卻無論如何也等不到許海風的答覆。
許海風這樣的做法,竟是要將他們軟禁在京師一般。
至此,眾多族長這才知道上了漢人的大當,但是此時在他們的身邊,早已是佈滿了密密麻麻的明崗暗哨。
雖然是好衣好食,但是卻失去了行動上的絕對自由。
就在他們忐忑不安的時候,從草原裡傳來了無數讓他們膛目結舌的訊息。
隨著糧草而行的漢人軍隊,一到達各自部落的居住地,一邊散發糧草,一邊拿出詔書,頒佈了大漢新帝許海風的第一道聖。
這道詔書,被日後的草原各族共同稱為,推恩令。
所謂的推恩令,即遊牧民族部落首領的所有子女,都能夠獲得部落的一個部分,即將一個大型或者中型部落分為幾個甚至十多個小部落。
同時,允許每一個小部落的首領,都擁有自己的一批脫產衛兵、妻妾和親信。
這道詔書一下,幾乎每一個部落的眾多王子都是高舉雙手贊同。
當然,如果各族的族長依舊在此,這道命令只怕根本就無法得到有效的執行。
但是如今,絕大多數的族長都被許海風藉故困於京師,於是,一場轟轟烈烈的改革,就在大草原上迅速的推行起來。
在經過了多次分權之後,每一個部落首領,都擁有了自己的一批將近二十人的脫產衛兵、妻妾和親信。
如果是一個八千人的部落供養這樣的二十幾個人,那麼並不是一個大問題。但是,如果是一個千人左右的部落供養這樣二十個人,就會顯得很吃力了。
於是,草原各遊牧民族逐漸變得越來越貧困。
其次,在軍事角度上來說,一個擁有八千人部落的部落首領,軍事動員能力遠遠超過八個甚至十個千人的部落首領。
因為這八個部落首領,是絕對不可能對一件事情齊心合力的。一旦某人有了什麼特殊的舉動,自然就會有人想透過給漢族中央政權通風報信,做內應的方式以獲得更多的財富。
要知道,就算他們齊心合力,掠奪來的財富由八個部落平分,未必能分多少,可是做漢人的內應,很容易即可得到另外七個部落的財富,所冒的風險還很低,那麼又何樂而不為呢?
事實上,在蔣孔明所來的那個世界裡,早已經證明了一件事情。在推恩令實施了一百年之後,即可有效地降低遊牧部落的侵略性和活力。
而且,推恩令還能夠有效避免其它遊牧部落的興起,因為被實施推恩令的部落,依然佔據著草原,他們以及控制著草原的漢族中央政權,是不會容許其它部落興起的。
在經過了這一系列的變化之後,整個草原的格局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在日後的數百年間,果然如蔣孔明所言,大草原,再也不是大漢民族的最大敵人了。
第十三卷 誰主浮沉 第413章 辭別
大漢新曆元年。
許海風在萬眾矚目之下,登基為帝。
登基之日南北一統,天下百族來賀,成為了當年整片大陸轟動一時的大事件。
新帝許海風接納了蔣孔明的建議,並未篡改國號,大漢之名,將千古流芳,永世傳揚。
隨後,許海風大赦天下,在一片讚譽聲中不著痕跡的緩慢地推行了早已制定的各項改革措施。
歷經大難之後,大漢人口銳減,輕徭薄役革弊政,已是人心所向,勢不可免。
乘著這個難得的機遇,蔣孔明親任丞相。不過,出乎所以人意外的是,他並沒有放開拳腳,大展鴻圖。
因為,他深深地知道,所有的改革都不可能一步到位,目前能用的官員大都是出於世家子弟,蔣孔明就算想要有所作為,也絕對不敢為此而招惹天下眾怒。
徐圖之,這是蔣孔明時常掛在口中的話,而他也正在為這個目標而不斷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