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部分(第3/4 頁)
見他雙目平視,仿若不覺,不由地心生顧忌。
這道奏摺早就在一月之前,就已提出,但是一直被蔣孔明壓住不發,他此次聯名數位大臣再次遞上奏摺。一來,確實是想就此解決這個弊端,另一個目的,也未嘗沒有想要試探一下許海風的心理。
共患難易,共富貴難。
在如今大局已定,國家逐漸步入正規之時,許海風已經開始了剷除異己的行動,蘇家,正是一個最好的例子,那麼蔣孔明呢?許海風對他地信任是否依然如舊?
“皇上,臣以為……”唐啟吏沉吟片刻,終於道:“面對如此頑徒,唯有一途可行。”
“講。”
“禁武。”
“禁……武?”許海風輕輕的重複著,這個答案其實早就在呈上的奏摺裡詳細地闡述過了,只不過,如今聽起了,卻愈發顯得刺耳。
“正是,皇上,這些頑徒之所以動輒傷人,不將國法放入眼中,最大的原因,就是因為臥龍郡人人習武,武刀弄槍,習以為常。是以屢禁不止。非但如此,相鄰二郡,受此影響,已是逐漸有著同化的危險。”唐啟吏正色道:“若是官府置之不理,不消十年,武者必多十倍。那是再想整治,便是千難萬難了。”
“咳……”蔣孔明輕咳一聲,上前問道:“唐尚書,若是國家禁武,你以為就能杜絕此事了麼?”
唐啟吏心中一凜,連忙道:“自然不能,但局勢定有好轉。”
“何以見得?”
“大漢南方,百姓喜文而厭武,數十年來,不但安居樂業,人人富足,違法亂紀之徒,更是少之又少。與北方相較,那是天差地遠,不可同日而語。”唐啟吏朗聲道。
蔣孔明連連點頭,道:“那麼唐尚書的意思,是否由國家提倡,興文而禁武呢?”
“正是。”唐啟吏既然說了開來,也就再無顧忌:“一旦國家興文禁武,則數十年後,天下百姓勢必溫順,不敢輕易犯忌,如此,太平盛世指日可待。”
“太平盛世?唐尚書的話,真是有趣。”蔣孔明微微一笑,道:“一旦禁武,百姓體質又當如何。若是一個個弱不禁風,又那裡來的盛世可言?”
唐啟吏搖頭,朗聲道:“不然,本官只是提倡習文禁武罷了。而且……”他停頓一下,終於道:“而且,禁武之後,對於皇上的地盛年統治,也是具有莫大的好處。”
“哦,請教。”
“武風即膽氣,若是民間武風濃厚,人人膽氣自足。膽氣若足,便不將朝廷放入眼中,所謂刁民。正是此等人也。”
唐啟吏抬眼看去,許海風默默點頭,他心中一喜。繼續道:“若是百姓孱弱,那麼勢必不敢違抗官府之命,對於皇上地統治,實是有著天大的益處啊。”
他地話音剛落,一眾大小官員齊齊應聲附和。就連方向鳴也不得不承認他所說的確實有其道理。
唐啟吏心中暗喜。繼而道:“是以,臣以為,唯有刀兵入庫。百姓習文,則天下安定也。”
“哈哈……”
朝堂之上,蔣孔明霍然間放聲大笑,歷代臣子,除了圖謀不軌的權臣之外,也只有蔣孔明敢如此放肆了。
唐啟吏臉色一變,他自然是聽出了蔣孔明笑聲中的種種不屑和嘲諷,不由地心中惱怒,問道:“丞相大人因何發笑?”
蔣孔明連連搖頭。道:“本相聽了尚書大人的話,突然心中有感,失禮了。”
“丞相大人有何指教,請講。”
“尚書大人,你說要興文禁武,那麼請問一句,若是日後外族來犯,又當如何是好?”
“丞相大人不是有一句名言麼,所謂兵來將擋,水來土掩,自然是由我們大漢精兵驍將痛殲來敵了。”
“尚書大人,我們大漢的兵源來自天下百姓,若是以您之見,人人孱弱,那麼組成的軍隊又會是何等風貌呢?”
唐啟吏微微一笑,對於這個問題他就有了準備,當下道:“丞相大人,軍有軍籍,一旦從軍,自當嚴格訓練,與那些平民百姓自然是不同的。”
“不同麼?”蔣孔明冷笑一聲,道:“若是禁武成風,人人厭於習武,一代二代,或許還能練得數萬精兵,但百年之後,天下孱弱,你又要到哪裡去挑選精壯兵源。若是愷撒再度入侵,我們是否應該直接俯首稱臣了呢?”
唐啟吏聽後心中闇火,只是面對蔣孔明,他的心中著實有著顧忌,眼光向著側方一掃,方向智踏前一步,正要幫腔,卻聽蔣孔明道:
“外族入侵,此僅其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