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部分(第3/4 頁)
單親孩子多表現出孤僻、多疑、敏感、自卑等性格傾向,犯罪率更是高達40%。逐漸增多的單親孩子和單親家庭,已經日益凸顯為社會上又一特殊的弱勢群體,成為目前一個亟待解決的難題。例:
在北京某高校讀大三的單親孩子孫洪即將光榮地加入中國*黨,但是誰都不會想到,幾年前的她卻是個曠課、逃學、學習成績差得一塌糊塗的“壞孩子”。想到當年自己那段不堪回首的過去,孫弘長長地吁了口氣說:“一切就好像做了一場夢一樣。”
當孫弘還是一個天真爛漫的孩童時,父母的離異就如同當頭一棒,給幼小的她帶來了沉重的打擊。在學校,同學們屢屢的嘲諷讓她感到莫大的羞辱。終於有一天,當一名同學在老師面前嘲諷她是“沒有媽*孩子”時,自尊心受到傷害的孫弘流著眼淚跑出了教室。從此,學校、老師和同學成了她心底抹不去的陰影,原本學習成績優異的孫弘再也不願意踏進學校的大門一步。
一次偶然的機會,孫弘在廣播節目中聽到一個溫柔的聲音堅定地說:“父母有選擇婚姻的權利,但孩子卻沒有選擇父母的權利。”這句話深深地觸動了孫弘,她開始一邊反省自己、一邊開始努力讀書。第一次英語及格、考上大學、加入學生會、入黨……每一個小小的進步,孫弘都會第一時間告訴那位曾經在廣播中引導過她的“高阿姨”。第一次和高玉京阿姨見面時,孫弘感激地握著高阿姨的手說:“您就是我們單親孩子的知心朋友!”現在,孫弘加入了“單親孩子知心熱線”志願者隊伍。
留守家庭
與傳統意義上因出國形成的“留守家庭”,他們各自生活,為了各自的事業和追求,遠走他鄉發展,選擇了夫妻兩地分居,或妻子在外地工作,或丈夫在外地工作,他們往往幾周幾個月甚至半年才能相聚一次。如今,這樣的家庭在都市裡正逐漸增多:
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就業壓力的加大以及生活質量等各方面原因,人們開始尋求新的就業突破點和新的價值體現亮點,以求能夠將無形的能力轉換為有形的“價值”,改善家庭生活質量。在這種情況下,一些有能力的人不安於每天過著墨守成規的平庸生活,開始紛紛到外面尋找適合自己生存的土壤,或者是原來有不錯的工作和薪水,在高薪、豐厚待遇的誘惑下,跳出龍門。或者是為了更高的追求目標,以“分居”為代價去博得更多的機遇,正所謂“跳出一步天地寬”。隨直而來的也帶來了許多問題,如留守家屬:
留守老人:贍養問題突出
由於家庭經濟條件不好,孩子在外打工也掙得不多,對老人的照應和贍養就成了問題。在一些鄉村,兒子出去打工後,往往把小家庭都遷到城裡去了,空巢老人的贍養問題更加令人憂心。
留守配偶:家庭問題頻顯
作為外出打工人員的配偶(這裡主要指妻子),丈夫走後,她們要獨自負責家裡田地的照管,要獨自負責對子女的教育,要獨自面對與公公婆婆和睦相處的問題,要獨自面對親戚朋友之間的人情世故問題,要獨自面對社會外界其他不可知的壓力……對於中國農村這樣一個由男人做主的傳統社會來說,婦女原本不需要獨自面對的一切現在都必須面對了。
留守子女:家庭教育不全
外出打工者,夫妻雙方都在外地的較多,留守在家的子女在某種意義上幾乎成了“孤兒”,主要由爺爺奶奶撫養。這些孩子正處在人生的關鍵時期,由於不能得到父母在思想認識及價值觀念上的幫助,他們極易產生各類問題。就是夫妻一方在外打工的家庭,對於成長中的孩子來說,家庭教育都是不完整的。
留守家庭帶來的問題日漸增多,給社會的穩定和家庭帶來了不小的傷害:
2004年11月5日,徐州市中級法院開庭審理了一起*、故意殺人案:因丈夫常年在深圳打工,睢寧縣邱集鎮居民黃某母子二人在家“留守”。5月2日夜11時許,同村的“族侄”高某竄至黃某家中,欲*黃某,遭到黃某激烈反抗。高某遂扼住黃某脖子致其昏迷,後又縱火破壞現場,致黃某燒成重傷,黃某兩歲的兒子不幸命喪火場。年僅25歲的黃某數天後也因搶救無效死亡。鑑於案情重大,法院沒有當庭做出宣判。
正如一位留守家屬說的一樣:“魚和熊掌不能兼得,幸福的生活哪有從天上掉下來的,這是一個機會,要想改善以後的生活質量,為將來出生的孩子打基礎,就不能安於現狀,想得到某種東西,就得失去一些東西。”
涉外婚姻
這裡所說的涉外婚姻指中國公民和外國公民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