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部分(第1/4 頁)
的往往是無辜的孩子。次無疑會給他的新家庭造成一定的負面影響,已經離異的夫妻還經常接觸容易讓人產生不必要的誤會。
在一種特定社會博弈狀態下,其均衡點只有一個,當博弈各方都傾向於這個點時,博弈各方所選擇的方案就會趨於一致。比如說一對夫妻,剛結婚時,在收入安排、作息時間、接待朋友、外出旅遊、扶養孩子等等方面,會有很多爭執,會經歷一段時間的博弈和較量;但只要雙方在總體上覺得誰也離不開誰,在總體上覺得在一起生活比分開好,他們就會在博弈一段時間後,在正反兩方面婚姻生活的實踐和體驗中,逐漸達成均衡。我們每一個尋愛的人也面臨在選擇愛的視覺享受和心理享受的心理期望與現實距離差異選擇的博弈。工作,薪水,地域,年齡,相貌,才智,價值觀,性格,人品等等的相互不完全對稱成為擇偶人面臨的人生博弈。
結婚以前,熱戀中男女都會自動地為雙方付出,由於沒有證書的保障,雙方在戀愛的熱情過了之後還沒有結婚的話便會出現博弈情況,因為對對方的不確定性開始增加,這個時候就需要結婚來作為一種合作的證明使得合作能夠維繫下去。婚後,這種合作的維繫除了證書所具有的法律效用以外,雙方還需要的是一種合作上的信任,但是這種完全的信任在理性方面來說會導致如果對方作弊而自己合作而產生的負效用,因此,這就需要“如果一方作弊(不付出),而另外一方也馬上選擇不付出”的懲罰措施作為自己所具有的權利來維繫這種合作,必要的時候,作為談判的籌碼使得雙方都再次回到合作上來。當然,如果感情已經完全破裂,離婚也是作為最終維繫婚姻的籌碼而存在著,雙方可以透過解除這種法律上的證明而使得自己的效用再次回到婚前!
………【第一節 社會經濟與家庭文明】………
中國自古就有深厚的崇老、尊老、敬老的文化底蘊和悠久的家庭養老傳統,家庭處於社會的中心地位。現代家庭生活矛盾中傳統社會中家庭所擔負的職能在時代衝擊下逐漸地社會化,這些職能從家庭中轉移出去,一方面保留了傳統的精髓,另一方面也使家庭在人類社會生活中的地位下降了。
家庭是由婚姻、血緣或收養的紐帶聯絡起來的人的群體,家庭成員以其作為父母,丈夫、妻子或子女、兄弟姐妹的身份,相互作用和交往,組成共同的社會生活基本單位。家庭的經濟的、情感的、倫理的、法律的、思想的關係是複雜社會關係的重要構件。家庭的生活方式、家庭成員的行為規範和心理上的聯絡,以及由對家庭的認同和相互支援關係而形成的家庭生活氛圍構成家庭文化的主要特徵。因此,家庭對經濟體制改革、社會的發展進步以及面臨的矛盾衝突都能夠敏感地做出反映。傳統的生活消費、養育子女、贍養老人等家庭社會功能向多內容,高層次發展。家庭的核心化趨勢使多代家庭的中心移向第二代,給中、青年人更多獨立性和個性的自由發展。婦女在家庭事物中扮演的角色改變、地位提高。而在社會上,法律上的男女平等和實際上的機會不平等又使得女性在家庭中的生活責任加重,壓力增大。
家庭文化是以家庭成員為主體的家庭物質文明、精神文明的綜合,是家庭倫理道德、行為規範和人際關係的沉澱和表現。城市居民的家庭人際關係、生活方式、消費理念、家庭教育以及家庭養老模式等是家庭文化構成的核心內容,都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而變化。
家庭文明,是社會文明的基礎,也是城市文明的標誌。家庭道德德建設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黨的十四屆六中全會(關於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若干重要問題的決議)提出:“大力倡導尊老愛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儉持家、鄰里團結的家庭美德”,“形成團結互助、平等友愛、共同前進的人際關係”。為新時期開展家庭美德建設指明瞭方向。目前,我國正處於社會轉型期,各種矛盾、利益、觀念交織衝突十分激烈。在這樣一個時期,必須重新認識家庭在社會進步中所具有的特殊價值,充分重視家庭道德在社會文明中所起的重要作用。積極開展家庭美德建設,從而樹立良好的家庭倫理道德,建設文明幸福的家庭,提高城市的文明程度,保持社會的繁榮穩定進步。
和諧家庭是以家庭成員的全面發展為基礎建設一個*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和諧社會,是“十一五”期間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戰略任務之一。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家庭美德建設的主題就是以社會主義榮辱觀為統領,以建設和諧家庭為目標,以家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