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3/4 頁)
就餓了,心裡空的難受,吸口氣都覺得累的慌。可他不知道要到哪裡才能吃上飯,知青們都是各做各的。再說,他也沒有一口鍋,來時怎麼也沒有想到要帶上一口鍋來,而這裡離鎮上遠,要去買口鍋也得待明天了。他便把鋪蓋展開,在床上躺了下來。一躺下來,他突然感到力氣不行,兩腿竟然像灌了鉛,困得渾身像棉花般鬆軟。
這時,進來一個小個子知青,身子瘦瘦的,卻長得非常精悍,兩眼炯炯有光,一副挺斯文的樣子。小個子又挺友好地朝他說:“肚子一定餓了吧,來上我那裡吃飯去。”
“我不想吃。”他說。
“去吧,人是鐵飯是鋼,誰也不能不吃飯。”
“怎麼這裡沒有食堂呢?”
“這是在鄉下,大家都是各自為戶。別問那麼多了,走,吃飯去。”
他只得跟著小個子走,一條長長的走廊,用土磚壘了好幾個灶,這便是知青們各自壘的灶了。小個子把飯菜都端進了自個的房裡,房裡也是一張木板凳,靠窗用木板釘了一張不大的桌子,這是隊裡統一為他們製作的。小個子把飯菜放在桌子上,便與他圍桌而坐。菜很簡單,就兩個菜,一碗絲瓜湯,一碗炒辣椒。由於少油,辣椒特別辣,他吃了兩口,就辣得止不住叫了起來。
小個子又笑道:“怎麼,你怕辣?”
“這太辣了,我從未吃過這麼辣的。”
“你要學會呀,剛開始時,我也是怕辣,後來也就習慣了。”
“我只怕學不會。”他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學不會也得學,”小個子看著他說,“山裡頭溼氣重,多吃辣椒對身體有好處。”
他就點了點頭,但仍忍不住辣,就端著碗倒了一碗涼開水,咕嘟嘟灌了一大口,這才覺得好了些。兩人相互作了介紹,小個子叫邱文斌,是株洲市二中六三屆的高中畢業生。邱文斌還告訴他,這幾個知青有從株洲來的,有從湘潭來的,也有平陽本縣的,他是從長沙下來的,就這長、株、潭的都有了。
他便笑著說:“我們都是來自五湖四海,為著一個共同的革命目標走到一起來了。”可有些弄不明白,他雖是剛來,但他感覺到這裡知青點的知青不團結,各人都各顧各的,為什麼會是這樣呢?
邱文斌告訴他說:“這個隊全都是梯田,約有20%的田在山衝裡,地勢高,日照少,只能種單季稻,其它田有一半種禾,即早稻還未收割就將晚稻種下去,叫牙禾。山區季節晚,加之習慣於‘懵懵懂懂,清明下種’的老傳統,早稻成熟比山外要晚十來天。牙禾長的高,產量低,易倒伏,收割時幾乎全部倒在地上,畝產只有一百來斤。早稻不知是什麼品種,畝產也不到三百斤,一年到頭,連肚子也混不飽,家家戶戶吃紅薯絲飯,只有過年才能吃上一頓白米飯。”
“知青也是這樣的嗎?”
“不這樣還能哪樣?我們來了一年,男生定量是一年600斤口糧,女生定量是500斤,還有一多半是紅薯,大家都吃不飽,就只能各人顧著自己的了。”
他想說什麼,卻又沒有說。
好一會,邱文斌又說:“明天,我帶你去隊裡領口糧,你要是不會做飯,就先在我這裡吃著吧。”
“飯我是能做的,”他說,“明天我去鎮上買口鍋來。我只是不明白,我們到農村來,日子就這麼過嗎?”
“當然是這麼過了。”
“你們習慣了嗎?”
“不習慣也得習慣,這怨不了誰,是我自己要求下來的。”
他吃了一驚:“你怎麼自己會要求呢?沒人動員嗎?”
“學校開了一次動員報告會,我就報名了。”
“是嗎?你真個報名了?”
“是呀!毛主席有篇《青年運動的方向》,你學過嗎?”
“學過,而且我還能背誦。”
“這就對了嘛!毛主席在文章裡說:‘五四’以來,中國青年們起了什麼作用呢?起了某種先鋒隊的作用……什麼叫做先鋒作用?就是帶頭作用,就是,站在革命隊伍的前頭。想想毛主席的話,就激動得熱血沸騰。”邱文斌說這話的時候,顯然又激動起來,全身起了一陣熱潮。
他似乎也受到了感染,便說:“但願這只是暫時的困難。”
“我想,我們是能夠克服的。”邱文斌說。
“對,我們是能夠克服的。”他說,似乎身上有了一種力量。
七
樟木坳是一座上七里下八里的高山,是雲霧山公社與溪澗公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