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部分(第4/4 頁)
不會坐井觀天了。”蘇荔微微一笑。大清朝最大地固疾就是坐井觀天吧。
康熙想想,有些不悅,“你就這麼相信洋人的玩藝比咱們好?”
“當然不!荔兒從不相信這個。就像您說的,咱們只要想做就能做到最好,荔兒對大清國人的智慧非常有信心,只是咱們沒有形成系統。荔兒前一段就對鐵器非常失望。曾經那麼輝煌的歷史,卻只是因為留一手,而全部失傳,反倒是讓棒子和倭奴後來居上。而這些日子,鐵器鎮一建,奴婢就聽說好訊息頻傳,民間能人極多,可是這些人識字的都不多,全部都靠經經驗。靠口耳相傳。這樣誤傳、後來失傳自是不可避免的。”蘇荔輕嘆了一下,中國有傳承的除了歷史與儒家的文化,還留下了什麼?嘆了一口氣,想想豁出去了,是啊,如果連死都不怕了,自己還怕什麼?
“剛剛郎大人說的科學院,奴婢聽說最早在一千多年前地西方都已經有了,洋人善於收集整理,他們從早就知道把這些咱們看不起的技藝用文字來記錄。並且分文別類。寫成書本。放到公共的書房裡讓人學習,這樣不斷的有人往裡增加內容。最後形成了學問。而且這些書卻不會被歷史和戰亂所掩埋,所以奴婢想說的是。咱們從來就不缺能工巧匠,咱們缺的是能成為巧匠的讀書人,不,應該說,只要能認識字,把巧匠的技藝記錄下來,再由專人來整理,最後印成統一地書籍,讓後世來稱讚陛下的千古之德。”
康熙想了半天,突然靈光一閃,“你讓十三做善堂時就已經說了,你只要教他們認字,不是要他們教狀元,說哪怕是當鐵匠、木匠也是要認字的。那時你就這麼想了?”
“當時奴婢並沒有想這麼深,奴婢只是覺得會讀書寫字是基本的生存條件,無論是誰,認了字,總能有用處。當然,陛下倒是提醒奴婢了,可以從善堂裡把這些認字的孩子們分到他們感興趣的類別中,由他們來收集整理,陛下可以給他們月錢,並且做得好的,有獎勵制度。也許不要幾年的時間,這些孩子們真的能寫出一本本自己地書來,再後來說不定能再辦一個專門的學校,讓成不了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