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部分(第1/4 頁)
“這有什麼呢?回去之後,我便讓御廚做了,管你吃個夠。”
李陶意味深長道:“三叔,既是野味,那在野外吃了才有味,若是讓御廚加工了那就不是那個味了。”
李隆基會意道:“那好,我們今日就在這野外吃吃野味,好好聊聊。”
待一切都安排妥當後,三人坐在一塊大青石上。
李陶對姚崇道:“老姚,也不與你繞彎子了!三叔準備讓你做宰相,你說說有什麼想法?”
姚崇看向李隆基,李隆基點點頭。
姚崇一臉嚴肅道:“陛下,我有十個要求,。如果陛下答應這些要求,我願意做這個宰相,否則,我不敢從命!
李隆基滿以為姚崇會感恩不盡,誰知姚崇卻先提了要求,這讓他覺得很是好奇。他趕忙問道:“哪十個要求,你說來聽聽!”
姚崇道:第一,自從則天皇帝當政以來,朝廷一直是嚴刑峻法,臣請求以後施政先行仁義。”
玄宗聽罷,笑道:“你這與我想到上一起去了,這條沒問題。”
“第二,現在國力有限,折騰不起,臣請求幾十年以內不追求軍功,不開疆拓土!”
玄宗沉默片刻道:“姚崇呀,你要知道現在邊境不寧呀!”
姚崇急了,他解釋道:“這我知道,可現在國庫不豐,如何打仗?”
李隆基看向李陶:“陶兒,這條你怎麼看?”
李陶笑了:“其實,你們倆的想法都對,又都不對。”
姚崇不解道:“藍田王,此話怎講?”
“太宗曾經說過,夫兵甲者,國之兇器也。土地雖廣,好戰則人凋;邦國雖安,亟戰則人殆。窮兵黷武肯定會造成流血漂杵、生靈塗炭的嚴重後果,古今中外的歷史證明了這一點。古代那些喜好征戰殺伐的君王給國家人民帶來的只是災難和毀滅,而非恆長的興盛和安寧。現在最需要做的是革新吏制,勵精圖治,任用賢能,迅速發展經濟,使得天下大治。若是追求軍功開疆拓土,那麼要想天下大治那隻能是鏡中花,水中月。再說了,就現在的財力,根本就無法支撐軍隊打打大仗。”說到這裡,李陶向姚崇問道:“所以,老姚你才提出了幾十年以內不追求軍功,不開疆拓土的要求,我說的可對?”
“一點沒錯!”姚崇點頭道。
李陶又看向李隆基:“如今突厥、吐蕃對我大唐虎視眈眈,時不時劫掠我邊境軍民。前不久,孫佺又打了敗仗。陛下現在已經沒有了牽絆,若還對這些大敵隱忍不發,豈不是顏面掃地。更何況邊境不寧,如何能算得上真正的大治。所以,這仗不能不打。陛下,你是這樣想的,我猜的沒錯吧?”
“是這樣的!”李隆基點頭道。
四百一十八章 相談甚歡
“好戰必亡,忘戰必危,這是千古名言。老姚其實並不是反對打仗,只是反對勞民傷財的窮兵黷武。陛下也不是好大喜功,只是不願意大唐天威受到挑釁。你們只須求大同存小異便可!”
“如何求大同存小異?”李隆基與姚崇異口同聲問道。
“打仗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就看我們怎麼運用了。我認為打仗要把握好這麼幾點。一是能用使臣解決的問題,就絕不打仗。二是就算打仗,也要以震懾敵人為主。第三,以最小的代價去打仗。第四,既然打仗,就要把敵人打疼,讓他在很長時期不敢再興兵。只有這樣,打仗就可以最在限度為天下大治服務。”
“藍田王,你的意思是說將戰爭置於可控範圍內,以最小的代價取得最大的效果?”姚崇問道。
“正是!”
“那我同意了。”
“陛下,你看呢?”李陶向李隆基問道。
“這樣挺好,我也同意。”
李陶笑道:“陛下,這就是我說的求大同存小異。老姚,接著說你的第三條吧!”
姚崇道:“第三,以前女主臨朝,宦官上傳下達,勢力不小,這是個隱患。臣請求以後不讓宦官參與政事。”
李隆基很爽快道:“宦官參政禍國殃民,我早就想這麼做了!”
姚崇又道:“第四,自則天太后當政以來,武氏一族就開始參與政事,後來韋皇后、安樂公主、太平公主相繼攬權,官員選用就更混亂了。臣請求自今以後,皇親國戚不要擔任重要官職,斜封官、員外官這些來路不明的雜牌官員一律罷免。如何?
李隆基與李陶相視一眼。哈哈大笑起來。
姚崇莫名其妙地看著二人。
李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