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部分(第3/4 頁)
援,引兵欲退。奚軍乘機反擊,唐軍大敗。唐軍撤退時,將士恐懼,部伍不整。大酺乘勢揮軍追擊,唐軍潰敗。孫佺與周以悌被俘,獻於東突厥被斬。僅李楷洛、烏可利脫險而歸。
“三叔。大唐軍備已大不如從前了,你應該在驪山進行一場軍演,既可以看看大唐軍隊實際的戰鬥力,又可以鼓舞士氣!”
李隆基點點頭:“陶兒。你說的是!”
“三叔,按照我大唐的慣例,如果天子出巡,方圓三百里以內的地方官都要前來拜見。若是我沒記錯的話,姚崇擔任的是同州刺史,好像就在三百里之內。”
李隆基心中一動:“陶兒,你的意思是……”
“任用首宰是大事,三叔還是先見見姚崇再做決定。這樣見面比較自然,不引人注意。若是三叔覺得不合適,那此事就作罷。若三叔覺得合適,朝廷的那些宰相我幫你解決!如何?”
李隆基聽罷心中陰霾一掃而空,他哈哈大笑道:“陶兒,你可是給我解決了大問題了。”
“好了,三叔,既然問題解決了,那我可要走了。過幾日皇傢俱樂部還要進行蹴鞠比賽,我得去準備準備了。”
李隆基笑道:“陶兒,蹴鞠比賽還是讓大哥去操持吧,你就不用管了!”
“因為過幾日你要與我去驪山!”李隆基說罷,一陣風似的離開了。
“三叔,三叔!”李陶趕忙喊道。
可哪裡還有李隆基的身影……
……
開元元年十月,唐玄宗李隆基徵調20萬大軍,在新豐與驪山之間開闊地域內舉行了大唐規模最大的閱兵活動。
自則天皇帝當政以來,朝廷變亂頻繁,已經很久沒舉行過這樣的演習了。這一次,為了展示新皇帝、新朝廷、新氣象,玄宗一身戎裝,手持一杆大槍,立在陣前,他要親自校閱軍隊,氣氛顯得格外莊重。
只見二十萬兵馬排列整齊,旌旗連延五十餘里。閱兵開始,金鼓齊鳴,三聲炮響過後,同中書門下三品、兵部尚書郭元振宣佈閱兵開始,玄宗身著戎裝,威風凜凜,站在檢閱臺上,極目四望,但見二十萬大軍,列陣於渭川,旌旗遮天蔽日,刀槍劍戟林立,將士盔甲燦爛炫耀,與日爭輝,光照乾坤。
唐玄宗在郭元振的陪同下,騎馬閱兵。玄宗坐騎所到之處,“萬歲”之聲不絕於耳,玄宗目睹陣容強大的軍隊,滿心歡喜。
李隆基一回來,便笑著問道:“陶兒,你覺得怎麼樣?”
“看起來好像還挺像那會回事的!”李陶淡淡道。
郭元振是兵部尚書,李陶如此說來,他聽了覺得非常刺耳,不由問道:“藍田王此話何意?”
李陶反問道:“郭相公,你也是長年帶兵之人,現在大唐軍隊的戰力,與太宗時期可否能同日而語?”
“這個……自然不能!”郭元振就算再自負,也不敢與太宗皇帝相提並論。
“軍隊是用來打仗的,而不是擺來看的,所以我只能說看起來挺像那麼回事,你還要我說什麼?”李陶說罷,便不再看郭元振了。
郭元振不幹了,他振振有詞道:“藍田王的意思是說,這二十萬大軍中看不中用了?”
“中用不中用,我不敢說,那要試過才知道。”
“藍田王,你說如何試?”
李陶搖搖頭道:“不試也罷。”
李陶越是這樣,郭元振越是不服:“不,藍田王,必須要一試。”
李陶瞥了一眼郭元振:“郭相公,要知道這可是在軍中,如此兒戲,有何必要?”
郭元振如何不知李陶之意,他一梗脖子道:“藍田王,我可以立下軍令狀。不知你可敢?”
四百一十五章 軍令狀
李陶並不言語,只是看向李隆基。
李隆基不知李陶是何意,也同樣去投去徵詢的目光,李陶向他微微點頭。
李隆基道:“陶兒,你先說說如何試,再立軍令狀,如何?”
李陶點點頭道:“郭相公,你應該知道‘薄戰’吧?”
唐朝初期實行府兵制,府兵的訓練主要有“薄戰”和“縱獵”兩項內容。其中以“薄戰”為主要內容。“薄戰”主要是訓練士兵熟悉軍中的旌旗、金鼓等指揮號令,進行前進後退,隊形變化,操演熟練,以做到戰時臨陣有序,隨陣入戰。“縱獵”就是進行遊獵,在此過程中訓練士兵的武藝,提高士兵個人的戰鬥技能。
郭元振怎會不知“薄戰”,他一撇嘴道:“自然知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