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部分(第3/4 頁)
王海濱小聲問道:“大都督,這個人你認識?”
薛訥點點頭:“他以前是我的手下,以打仗悍不畏死而聞名,他在戰場上曾經三次救過我的命。這些年來,我一直不知道他的下落,原來他竟然到藍田王手下做了一名隊正。”
王海濱忿忿道:“藍田王雖然是郡王,可他沒有任何官職,此次征討契丹與奚族,潞州團練受大都督節制,可他如此藐視大都督,豈不是……”
薛訥突然怒吼道:“住嘴!”
王海濱不知自己說錯了什麼,愣在到場不知道說什麼好了。
薛訥可能意識到自己這火發的不應該,他嘆了口氣道:“藍田王帶兵有方,他是對的。”
見王海濱不解,薛訥轉頭對三人道:“你們可能聽說過陛下在驪山軍演一事吧!當時,我所在的羽林軍擋住了陛下的飛騎召見,事後陛下對我讚賞不已,也因此得到了陛下的信任。”
驪山演武這麼大的事,他們怎會不知,李楷洛、崔宣道與王海濱點點頭。
“你們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睿宗的時候,陛下與太平公主爭鬥不不已,睿宗皇帝為了避免事態擴大,讓藍田王做了輔國大將軍,統管羽林軍與萬騎。當時,我正好賦閒在家,藍田王便將我要去了,做了羽林大將軍。剛開始,我很看不起這少年郡王,認為他從未帶過兵,肯定不堪重任。他與我打賭,在三個月內將羽林軍治理的服服帖帖。果然,藍田王只用了三個月時間,就讓羽林軍將成為了一支紀律嚴明的鐵軍。”說到這裡,薛訥苦笑道:“也就在那時,羽林軍便有一條嚴格的軍紀,沒有符節與詔書,任何人不得擅闖軍營。驪山演武進,陛下的使者無法進入軍營,羽林值營軍士根據軍紀自發而為的。我當時根本就不知情。若我知情了肯定不會這麼做的,所以說起來,我之所以有今天,還是沾了藍田王的光了。”
三人聽薛訥講罷,才明白其中還有這些不為人所知的原委。
王海濱心中驀地一動:“大都督的意思是說,藍田王之所以派兵扣押了李將軍,就是因為他沒有您的將令!”
“十有**就是如此。”
“大都督,你看!”李楷洛在一旁喊道。
薛訥放眼望去,遠遠看見三騎飛奔而來。
那群騎兵迅速給三騎讓出了一條通道,三騎到了薛訥面前勒住戰馬,為首的白衣少年翻身下馬,走到薛訥面前。
白衣少年瞪著薛訥看了好一會,猛地一拳擂在了薛訥胸前,哈哈大笑道:“老薛呀,你可想死我了。”
薛訥捂著胸口故作痛苦道:“我說藍田王,你這不是想死我了,而是想我死呀!”
李陶撇撇嘴道:“你還沒那麼金貴呢,別跟我裝了。”
薛訥突然正色向李陶施禮道:“薛訥參見藍田王。”
李陶趕忙將擺手道:“老薛呀,你可莫這樣,我現在沒有官職在身,你不用參拜於我!”
說到這裡,李陶又問道:“陛下可沒說我這潞州團練歸你管轄,給你的旨意上有這條嗎?”
“沒有!”薛訥搖頭道。
四百二十九章 友軍
當初,薛訥離開長安時,李隆基的確沒有旨意說李陶歸他管轄,只交待了一句話:“藍田王不能有任何閃失,否則提頭來見!”
李陶樂呵呵道:“那不就結了?我們倆算是友軍,你也不管我,我也不管你,誰也不用參拜誰,這樣多好!”
薛訥笑道:“這樣好,我們算友軍,誰也不管誰,誰也不用參拜誰!”
李楷洛、崔宣道、王海濱聽了薛訥這話不禁有些哭笑不得:論職,務薛訥是正三品的安東都護兼幽州都督,李陶只是個沒有任何官職的郡王;論實力,薛訥率領的六萬精銳府兵,而李陶只有一兩千人的團練。懸殊如此之大的兩支隊伍,居然成了平等的友軍,而薛訥卻覺得像佔了什麼便宜一般,也不知他是怎麼想的。
“既是友軍,那就懇請藍田王把李思經將軍放還如何?”薛訥道。
“沒問題!”李陶對薛訥道:“大都督,這邊請!”
說著李陶引著薛訥向那群騎兵走去,走到近前,李陶喊道:“趙朗真!”
“屬下在!”趙朗真下馬應道。
“那些俘虜在哪?”
“閃開!”趙朗真對騎兵下令,然後指著道:“團練使,在那呢!”
隨著遮擋的騎兵散開,薛訥一看不由搖頭,包括李思經在內的一百多名騎兵,被捆的像粽子一般,扔在一旁。
“給他們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