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部分(第1/4 頁)
太平公主被誅殺後,陸象先因是太平公主所舉薦,也被捕獲。但李隆基卻將他釋放,還加封他為兗國公。
政變平息後,李隆基還要還要進一步清洗蕭至忠、岑羲的黨羽,陸象先暗中進行營救保護。很多人得以保全,但都不知是陸象先所為。
陸象先為人清心寡慾,言辭議論高妙玄遠,受到輿論的推崇。如今,他因喪母而辭職在家丁憂。李陶知道,要想堵住那些反對滅蝗的朝臣物業的嘴。只有透過陸象先最合適。
“不知藍田王大駕光臨,有何指教?”陸象先對李陶的到來感到很是吃驚。
李陶不不客氣直接說明了來意,待他說完蝗災之事後,有意調侃道:“陸先生,我不知這算不算大事,但我這庸人卻睡不著覺了,特來請教於您。”
“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這正是出自陸象先曾經說過的名句,此刻卻被 ;李陶借來用了。
陸象先起身抱著道:“豈止是有事,這是大事,藍田王,需要我做什麼,請直說……”
……
這幾日,姚崇已經焦頭爛額了。
三天前,汴州刺史的奏摺用五百里加急送到了朝廷,汴州境內發生蝗災,有可能漫延至整個河南道。
姚崇見了奏摺,大吃一驚。有農業經驗的人都知道,大旱之後,常有大蝗。姚崇雖然沒有見過蝗災,但他知道,蝗蟲像烏雲一樣鋪天蓋地,滾滾而來。所過之處,別說是莊稼,就是樹皮,也被吃得乾乾淨淨。河南道是大唐最重要的產糧區,如果這些地方鬧災,全國的糧食儲備就成問題了。俗話說民以食為天,如果沒有糧食,老百姓就要人心不穩,國家還怎麼可能穩定呢。他不敢怠慢,立刻奏明瞭李隆基。
李隆基向姚崇問道:“此事該如何解決?”
姚崇毫不猶豫回答道:“馬上下旨,讓各個州縣立刻組織人力物力,捕殺蝗蟲!”
四百八十章 姚崇的阻力
李隆基疑慮道:“這蝗蟲鋪天蓋地,怎麼殺得過來呢?”
姚崇急了:“就算殺不完,總比坐視不管強吧。過去因為蝗蟲成災,亡國的事情都有啊。如今國家的糧食儲備本來就不多,如果再出現歉收、絕收的事,老百姓就會亂啊。”
李隆基聽了,並沒有反駁姚崇,但是,還是一副期期艾艾、遲疑不決的樣子。
姚崇就問:“陛下,您還有什麼顧慮就直說吧。”
李隆基嘆了口氣道:“蝗蟲是天災,是不是上天派來警示我的呀?我是天子,滅蝗不會得罪上天吧。”
姚崇一聽哭笑不得道:“這樣吧,以後凡是關於滅蝗的事情,您不要以皇帝的名義出敕令,而是讓我以大臣的名義出牒書吧。就算上天怪罪下來,也是怪我,跟您沒關係不就行了嘛!”
儘管姚崇說的很明白了,可李隆基還是拿不準主意,最後他決定,立刻召集朝會商議此事。
在朝會中,姚崇再次提出了滅蝗的意見。誰知他的話音剛落,便有一個人提出了反對意見。姚崇一見此人頓時傻眼了,出來反對他的不是別人,正是另外一名宰相盧懷慎。
盧懷慎出身于山東高門范陽盧氏,是地地道道的貴族之後,但是,他當官特別清廉,生活也十分樸素。
有一次,盧懷慎生病,兩個同僚去看他。他留人家吃飯。一會兒,飯菜端上來了,就是兩盆煮豆子,一點葷腥都沒有。這還是盧懷慎費盡心思打點出來招待客人的東西。可想而知,平時就更節儉了。這樣的人能不讓人佩服嗎?所以,他的道德影響力特別大。
盧懷慎這個人雖然人望高,但是,平時從來不反對姚崇。盧懷慎自知才能不及姚崇,所以輕易不敢拿主意。
有一次。因為姚崇的兒子死了,回家處理喪事,請了十多天假。所有的公文就都堆到盧懷慎面前來了。盧懷慎看來看去,哪個也不敢批。沒辦法,盧懷慎只好來找李隆基了。
盧懷慎向李隆基稟報:“陛下,微臣辦不成事,您把微臣撤職了吧。”
李隆基一聽就笑了:“我任用姚崇是辦事的,任用你是因為你清廉端正,可以給天下官員樹立榜樣,本就沒指望你辦事。你放心回去吧,等姚崇回來處理。”
姚崇回來以後,不到一個時辰,全部都批完了。盧懷慎佩服得五體投地。正因為如此,一般姚崇說什麼,盧懷慎就隨聲附和。所以當時號稱“伴食宰相”,就是陪著姚崇吃飯的。
現在,聽說姚崇要捕殺蝗蟲。盧懷慎覺得不妥。於是,他斗膽提出反對意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