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部分(第3/4 頁)
的女兒金城郡主……
李陶分別與他們見了禮。
這頓飯吃的極其熱鬧。李陶也不與他們客氣,又是行酒令,又是說笑話,即便是太平公主讓他賦詩,他也是毫不猶豫就出口成章。讓三位郡主覺得新奇不已。
飯後,眾人散去,太平公主引著李旦與李陶來到書房。李陶知道,太平公主宴請自己是假,從自己這時探聽虛實是真。
三人坐定後,太平公主直截了當道:“陶兒,你真是了不得呀,我和四哥這幾年也沒鬥過那賤女人,你到長安才兩個月,就讓她觸了這麼大的黴頭,真不愧是俊哥兒的後人!”
“姑婆,你謬讚了!其實,我並不想做什麼皇太孫!”李陶實話實說道。
“啊?”太平公主愣住了。
李旦似乎並不意外,只是淡淡問道:“那你為何不在朝堂上請辭?”
“不想做歸不想做,但也不能白白讓出去,總得討點什麼回來!”李陶笑道。
“哦?”李旦有了興趣:“你打算討點什麼回來?”
“我想讓叔翁家的五位叔叔回到長安來!”
“啊?”這回輪到李旦愣住了。
五李政變後,李重俊死了,相王李旦和太平公主成為了重點防範物件,韋氏本想擴大株連範圍,把相王和太平公主也牽連進來,借這個案子把他們倆解決掉。可是,相王兄妹沒有參與政變,讓他們抵罪,人心不服啊。再說了,李顯只剩下這一弟一妹了,怎麼會同意韋氏的意見呢?韋氏只好表態不追究了,不追究歸不追究,但是韋氏心裡對李旦始終還是不放心。沒過多久,李旦的五個兒子倒黴了,紛紛被髮配到地方。
太平公主驚呼道:“陶兒,莫不是你想用皇儲的名分,換四哥的五個兒子回京吧?”
李陶點頭道:“正是!當然,不僅是皇儲的名分,還有那亞獻的名分,我也會一併送出去!”
李旦沒想到李陶竟然會有這種心思,不由感動道:“陶兒,當年我受到你父親的的幫助才倖免於難,今日你又出手相助,我欠你們父子倆的情太多了!”
李陶倒不在意:“叔翁,你說這話就見外了,咱們不是一家人嗎?一家人何須說兩家話?”
太平公主在一旁有些擔憂道:“陶兒,能讓四哥的五個兒子回來當然是好,只是你這麼一來豈不是助長了那賤人的囂張氣焰,萬一她……”
第二百三十章 告罪
李陶笑道:“姑婆,你放心,我知道你擔心什麼。這世上只會有一個則天皇帝,至於韋后,只能歸到賈南風、張良娣之流,這樣一個空有野心無才無謀得女人是成不了大事的。”
“陶兒,你怎會如此肯定?”太平公主奇怪道。
“武則天取得成功有她個人的野心和對權力的*,這一點與韋后是相同的。但武則天在取得權力前後,就有一個高屋建瓴的目標,她要建成一個盛世皇朝,謀奪最高權力不過是第一步而已。武則天每走一步,心中都思慮著全域性和通盤部署,她能夠高瞻遠矚深謀遠慮,最主要的是她能夠顧全大局。而韋后的終極目標不過是為自己、為個人做皇帝,謀取最高權力。武則天能夠知人善用,唯才是舉,這是武則天成功的關鍵,而韋后卻做不到這一點。武則天能夠審時度勢做到循序漸進水到渠成,整個謀奪權力的過程都表現出高超的政治智慧。她稱帝時已經做了二十八年的皇后,實際操控政局二十五年,施政才能卓越,得到百姓和大臣的認可和信任,即使不稱帝,也是實際上的皇帝。但是韋氏做皇后不過五年,不但沒有任何建樹,而且驕奢淫逸,不顧百姓死活。她雖然能玩些權術,斂些錢財,拉攏些不上臺面的黨羽。”
武則天是李旦與太平公主的母親,李陶說的這些他們都感同身受,聽了不禁暗自點頭。
“當然,韋后成不了大事還有一個最大的原因!”李陶頓了頓又說道。
“是什麼?”
“濫封斜封官導致自己集團內部和朝廷烏煙瘴氣、*墮落。”
太平公主聽罷,渾身一顫,陷入沉思當中。
“韋氏最大的依仗只有我阿翁而已,我只須對阿翁循循善誘,便可將她的優勢抵消,何須要那無用的名分呢?還不如換得五位叔叔回京,增強叔翁的實力。最不濟也多了份自保的實力。再說了,我這樣示之以好,也可以避免她覺得大勢已去而狗急跳牆,何樂而不為呢?”
李旦聽罷。不禁感慨道:“陶兒,我等雖為你的長輩,可與比起你來,我等都愧為太宗子孫!”
“姑婆,叔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